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综合新闻
潜心育人牢记使命 真情支教践行初心——记江苏省高邮市南海中学赴米脂开展苏陕合作支教老师 陶兴赋

2020-11-14 12:46:44    作者:    来源:今日高邮

潜心育人牢记使命 真情支教践行初心

——记江苏省高邮市南海中学赴米脂开展苏陕合作支教老师  陶兴赋

陶兴赋,男,1967年6月生,中学高级教师,扬州市初中化学学科带头人,高邮市化学名师工作室指导老师,高邮市信息化名师工作室指导老师。曾经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江苏省第四届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三等奖,扬州市“十二五”教科研成果一等奖,高邮市“十一五”课堂教学改革先进个人、教科研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省市级课题多个,做省、市级讲座多次,在《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化学教与学》《化学教学》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2019年陶兴赋老师积极响应苏陕两省对接协作的号召,主动申请援陕支教,当年8月19日赴陕西米脂县第三中学交流,任教两个班的化学。工作中,他潜心育人牢记使命,真情支教践行初心,以敬业的从教精神,良好的工作态度,严谨的科研作风,骄人的育人业绩,赢得了社会、学校、家长及广大师生的高度认可。

一、真心待人,收获真情,人文融合营造和谐工作地

米脂与高邮,两地相隔1400公里,一个是“千年古县”,一个是“江左名区”,存在着饮食习惯、地方语言、气候温度、民俗文化、地域特质等多方面的差异。为了适应新环境、尽快扮演好新角色,他积极与学校领导沟通,与同行教师交流,了解学校教育教学的特色,掌握学生情况,用情用心用力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为主动融入教学新环境,快速拉近与三中同行的距离,2019年教师节前夕,他自费万余元,给米脂县第三中学的140位教师每人带来一盒高邮特产“双黄鸭蛋”。他用自己的豪爽与大度,热情与周到,很快与三中师生打成一片,被大家称为“陶哥”。

接受两个毕业班的化学教学工作后,他积极与班主任沟通,与班级科任教师交流,与学生家长进行微信互动,全面掌握地方教育、班级教学的特点,寻找苏陕教育共性,掌握地区教学差异。通过了解,他发现,一个班尖子生相对多一些,但是学习的态度和踏实精神,在当下的教育背景中,还做的不够;另一个班家长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几乎处于放养状态。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他的第一手资料使得自己的工作有了针对性,有利于因班施教,因人辅导。

 发挥自己踏实做事的态度,运用自身勇于创新的精神,经过一年努力工作后,两个班级的化学教学在米脂县的量化考核中取得第二、三名的好成绩,收到当地各界人士的高度赞许。在地36个教师节接受了米脂县教体局的慰问,是对他的工作一种认可。

作为高邮市派出米脂第二批支教的小组长,除却自己做好各项衔接、对接工作外,定期与第二批其他7位老师进行跨学科教学交流,尤其要注重课堂模式的创新,积极推进高效课堂的模式,加大信息技术的渗透,做到示范引领作用。第二批8位人员一年内共开设区级、县级公开教学课45节,当地教师、教体局分管教学的领导以及家长都希望这批教师能继续留在米脂、都想把自己的孩子放在咱们支教教师所带的班级里。囿于政策的规范,其他7位老师回归家乡了,因为所在的米脂县第三中学紧缺化学教师,校长真情挽留、教体局积极配合,陶兴赋老师决定继续留在陕北支教一年,今年是高邮第三批支教,高邮派出9人团队,陶兴赋老师继续带支教团队,目前8位教师的生活关、饮食关基本过了,在接下来的严冬将开展县级青蓝工程项目,为米脂县小学、初中、高中留下教改理念的种子,启发他们终生学习是一种必然,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并上报米脂县教体局主管教学的崔贤局长,让先进的理念生根发芽。

二、潜心研教,线上线下,技术与学科整合推进云课堂

课堂教学本来是教师实现教学理想的主阵地,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原本平静的、固定的教育教学模式,全国各地不得不将教学转移到线上。陶兴赋老师原本在高邮市承担着化学工作室和信息化工作室两个名师工作室指导任务,疫情防控期间,他积极发挥个人特长,进行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教学,同时精心为米脂第三中学的老师开设实用性信息化办公技能的讲座,耐心细致地帮助米脂第三中学老师解决网络授课中出现的各种小障碍,指导老师们更好地实现网络直播课堂的效率最大化。这样多措并举,将疫情造成的教学困难分解到学科、班级、老师,与大家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了更好地落实好“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他自己掏钱购买了数位板,以便课堂板书提示更加精准,符合学生听课学习的习惯。为了能够及时关注、观察到课堂教学情况,陶老师用手机支架夹住手机实现动态观察。为了让学生能清晰地听到课堂讲解的声音,他巧用手机耳麦,实现课堂效果最优化。与此同时,陶兴赋老师探索在线上撰写建设性、创造性批语,鼓励孩子们阳光成长成才。这样的空中互动,将教学中的困难,利用现代科技进行分解,提高了网络课堂的授课效率。被高邮新闻热线进行专题报道。

第二批支教团队8位老师参与网课的由5位教师,其中潘爱华、周楠、许平位教师被米脂县邀请做县级网课的主讲,也就是说,不仅仅对自己的班级进行网络授课,要对一个县区的同学段、学科的教学负责,足以证明大家的工作能力是收到足够重视的。参与网课的教师他们的技术障碍、课件制作都得到了陶兴赋老师的全面指导和帮助。

三、引领示范,助力成长,核心素养为先拓宽合作新路径

在米脂三中工作中,陶兴赋老师在校园积极上公开课、示范课,还主动去观摩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看信息化水平的程度,课件制作的精美度,课堂教学的模式,获得第一手资料,了解苏陕教学的差异,便于在苏陕合作就教育教学方面开展指导。他还两次参与米脂新媒体教学技术比赛的指导工作,参与送教下乡活动,参与当地的“三会一节”活动,在不同领域内积极行动,既丰富了人生的阅历,也对教育教学改革的精髓得到了更深刻的理解。

指导两届新媒体新技术教学比赛,选拔出的选手李航航、刘春艳等6位教师在参加榆林市第五届、第六届市级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四人、二等奖两人,突破了米脂县历史上无一等奖的局面,收到所有参赛教师和主管领导的高度赞许。指导龙镇九年一贯制学习刘宏强18位教师参加榆林市信息化比赛获一等奖3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5个。

2020年5月15日,陶兴赋老师在米脂县第三中学面向米脂全县的初中化学老师开设了《身边的化学》一堂主题复习课,他密切关注生活与课程的关系,将《身边的化学——基于金泰氯碱工业的复习》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带入课堂,精彩有趣的创新导入,合作探究的灵活方式,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科学有效的智慧课堂,引起了听课老师强烈的反响;他的忠诚教育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潜心钻研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驾轻就熟勇于突破的综合能力,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得到了教体局的领导和基教处、教研室高度肯定。这节课真正落实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一理念,给米脂县所有初中化学老师带来了思维冲击,激励当地老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苦练内功,在锤炼中规范,在学习中沉淀,在研究中提升,在竞争中成长,全面提升自身素养,这样使得苏陕教育合作的新路径得到拓宽。

四、爱心传递,教育帮扶,广开思路实现邮米一家亲

在米脂工作期间,陶兴赋老师真情关爱每一位学生。他积极参与学校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帮扶一名学生,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利用点滴时间与该同学进行学习辅导、成长指导。为了更加真实了解掌握贫困学生的基本情况,他带领支教团队教师走进乡村,与山里孩子零距离接触。2019年11月2日,支教团队还走进米脂县印斗镇狮子塄村,为全村27名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授课,他们自费给山里的孩子购买学习工具包,勉励孩子们好好学习,争做新时代的栋梁之材。

以人为本,人文关怀。工作之余,他得知“某某学生,家庭困难,学生学业优秀,可能不能继续读高中”信息后,萌发了资助这些品学兼优的学生继续完成学业的想法。他与曾经教的学生沟通联系,携手助学。经过努力,米脂三中6名九年级的贫困学生,获得毛安华、周步全、吕学忠、戴志国等四名高邮市爱心人士每生每年6000元的资助,直至高中毕业,一共涉及费用10万8千元。为确保助学有真实效果,协商后采用实行分期发放,确保专款专用。目前6名学生的第一批资助金已经注入。

从事教育需要情怀,支教是提升了人生的历练。作为苏陕合作的一员,作为一名由高邮市来米支教的老师,陶兴赋老师不仅感受到米脂县尊师重教的浓烈氛围和米脂淳朴的民风,陕北人的质朴、勤劳的生活态度和敬业精神、奉献意识,他也将江苏的人文特点和做人做事的风格,与米脂同行平等交流,让两地文化交融,让大家思维整合,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合作开展奠定了基础,创新了理念,开拓路思路,为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寻找新的增长点。在工作中他真正做到了潜心育人牢记使命,真情支教践行初心,合作交流共同成长。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