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综合新闻
【我们的节日·清明】永远的家书 永恒的丰碑

2022-04-03 17:56:34    作者:    来源:今日高邮

家书里,总是流淌着浓得化不开的情感。革命先辈留下的红色家书,经受了战火的洗礼,更拥有穿越时空的力量,向后人诉说革命者的精神和信仰。在清明节来临之际,让我们翻开几封定格在历史画卷中红色家书,在革命烈士的故事感悟初心。

1、烈士胡曾钰的家书:走上抗日路谎称求学报平安

曾锽兄:

来信已接,请勿牵记。自我进入高邮地区后,奉书已将四封,不知吾兄统统收阅否?素知懒惰的我,再加上杂务的缠身,故离家至今未曾好好流通消息,敬请原宥,后当改变方式。

年假将放,但因时间的短促,明春即刻开学,故妹想不必回家,以免一切的麻烦。望兄、父母亲勿必天天待望,更勿必为我们而多虑,祈望贵体保重是盼,免得妹在外求学不安心。

曾锽,至本月底,我或许有迁移的可能,望接到信后,能即刻赐復(复)。仝(同)时,务附上金钱若干,以便另用等,切勿使失望为盼。若迁移后,我定会来信告诉您,并作有计画(计划)的共(供)你通讯,愿意吗?

最后,希望吾兄把乡里近情告我,以作参考,尚请坦白为妥,再会,敬祝冬安!妹曾钰谨上!

1942.1.17晨  

母亲大人前代候

这是烈士胡曾钰在1942年1月17日写给远在无锡老家哥哥的信。10个月后,11月8日,年仅21岁的她壮烈牺牲。

胡曾钰出生在无锡的一个乡村,18岁那年,她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1938年,光荣入党。

1941年11月,胡曾钰随部队转战至高邮,深入群众中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斗争工作。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便要过年了,但高邮的革命工作刚刚开始,这个时候肯定不能离开。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考虑到自己曾为了不让母亲担忧,便以外出求学为名走上抗日的事情。胡曾钰决定给家中亲人写一封家书报平安,以将这个继续“谎言”圆好。

在信中,胡曾钰告诉哥哥,因为寒假时间短,开学又早,所以她决定不回家过年,请父母不要过分担忧。同时她还希望哥哥能够回信告诉她家乡的事情。

不知道胡曾钰有没有收到哥哥的回信,但哥哥再也不会收到妹妹的信件。1942年11月8日,凶残的日伪军部队对我方军民紧追不舍,胡曾钰和战友们在完成阻击任务后,腿部不幸被敌人的流弹击中,无法行走,被凶残的日寇残忍地杀害,献出了年仅21岁的宝贵生命。

纸短情长,这封家书仅仅200多个字,没有豪言壮语,而我们却能够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一名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在硝烟弥漫的战斗中,在小家和大家的抉择中,胡曾钰把对亲人和家乡的思念深深地埋在心里,毅然选择了伟大的革命事业。

如今,这封泛黄的家书收藏在高邮革命烈士纪念馆,诉说着革命先烈永不退色的责任和担当。

2、烈士毛伯勤:吾志与常人不同 此兄应解者也

这是一位14岁的少年在1938年求学之时写给哥哥的家书,他叫毛伯勤。信中坚定的理想和信念穿透近百年的时光,今天,依旧让我们震撼不已。

毛伯勤(1924—1944年),原姓缪,江苏无锡人。1938年,14岁的毛伯勤考入无锡师范初中部。在校,他耳闻目睹日军暴行,他用漫画揭露敌人凶残面目,由于漫画影响过大,他被日伪军关押了半个月。毛伯勤的父亲并不理解儿子,他只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安就好。所以,他写信让毛伯勤回来成家过安稳日子。可心怀壮志的毛伯勤认为:吾年方十四,正值求学奋进之际。面对父亲的苦心,他只能写信给哥哥表达自己的志向,希望他们能理解。在信中他这样写道:逆流行其舟,虽穷其力而仍倒行。逆时行其事,其意至善,而旁观者不然。吾非满足报国守家门,图一己之显达。欲挽逆流而救亡祖国,欲全人类解放而改造社会。吾志与常人有所不同,此兄应解者也!

毛伯勤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第二年,也就是1939年,他离开学校,参加新四军,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冬到高邮参加革命工作。1944年5月18日,毛伯勤在高邮遭日伪军袭击,英勇牺牲,年仅20岁。

穿过历史云烟,我们看到无数革命烈士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在缅怀和追思中,我们读懂了毛伯勤的英雄气概和家国情怀,理解了家书的厚重,激励我们不忘初心、努力奋斗。

3、烈士吴奇的第四封家书

高邮革命烈士纪念馆,有一封家书常常让人驻足泪目,这是烈士吴奇生前写给母亲的第4封家书。

吴奇出生在高邮汉留镇(现汤庄镇)的一个书香家庭,父亲早逝,从小他便与祖母、母亲相依为命。尽管生活艰难,但有祖母和母亲的照顾和陪伴,吴奇度过了一个美好的童年。

1947年,吴奇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军。1950年,23岁的吴奇以优异的成绩结束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航空学校苏联喷气式飞机的飞行训练后,加入空军第4混成旅。同年8月初,吴奇驻防上海;9月,吴奇接到了母亲的来信,得知疼爱他的祖母带着对他的思念去世了。可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时常轰炸上海,我军驻地虹桥、大场、汤原等机场多次被敌机轰炸。为了阻挡敌人的袭击,吴奇放弃了回家。于是,吴奇展开信纸、拿起笔,写下了第4封家书。

在这封家书中,他写道:“我负有保卫上海人民安全之责,故不能回来,请原谅,不要骂我不孝之子,或生气或者是说共产党不讲情理等。那就错了,今天共产党是讲情理的,并不是不叫我回来,而是我觉得保卫上海几百万人民的安全更为重要,不应该回来……”

自1951年9月25日开始,中国空军第4师在师长方子翼的领导下展开了中国空军史上大规模作战。同年10月5日,吴奇所在空军第4师先后出动战机42架次,协同友空军在清川江地区上空,掩护地面部队渡江与敌战斗。同年10月16日,在战斗中,吴奇看到战友被敌机包围,他立即右转迎敌,不料敌人抢先一步,中弹后的吴奇再度拉升,从云层高处接连蹿出2架敌机,吴奇射出3发炮弹后又一次被敌机击中,壮烈牺牲。

吴奇生前一共留下6封家书,均是参加革命以后写给家中的信件,这些情真意切的家书,见证了他的家国情怀。尤其第4封家书,字里行间映射出一名共产党员对信仰的忠诚,对理想的坚守,为革命不怕牺牲的顽强意志。后来,吴奇烈士的儿子吴中直将这封家书捐献给高邮革命烈士纪念馆,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担当。

红色家书是最真实的党史,也是最鲜活的教材。如同一根纽带,它连接起了过去与现在,让我们看到时间深处最动人的情感和最炙热的初心。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1©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