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6 18:50:07 作者:□ 记者 葛维祥 来源:今日高邮
当下正是罗虾、螃蟹等特种水产品上市销售的“黄金期”。开发区阳沟村49岁的朱爱山每天起早贪黑跑塘口摸情况、找市场拓销路, 帮助与他合作的养殖户们把虾和蟹卖个好价钱。
日前,记者在阳沟村螃蟹养殖户马兆之的塘口见到前来摸情况的朱爱山。“这两天螃蟹生长情况怎么样?卖了多少?”一到塘口,朱爱山就开门见山地询问马兆之。老马回答他,眼下由于螃蟹销售价格不及预期,暂没有批量捕捞上市,只是零售,但在塘螃蟹每天投喂成本较大,自己心中有些焦虑。朱爱山拍拍马兆之的肩膀说:“我们一起来想办法。”
见到朱爱山,马兆之仿佛吃了“定心丸”。朱爱山曾是一名军人,在部队期间,他当过班长,带出了一个集体三等功班,个人年年获评优秀士兵或嘉奖,还光荣地入了党。
1997年底,朱爱山退伍回乡。回乡之初,他踌躇满志,凭着在部队学到的汽车驾驶技术,搞起了个体运输,后因行情不好只得放弃。不久,朱爱山尝试二次创业,几费周折,都失败了。但是他没有气馁,再次创业,投资搞起特种水产品养殖,首期养殖了100亩罗氏沼虾。此后,他又逐渐扩大养殖规模,发展到现在的近千亩,养殖品种除了罗虾,还增加了鲈鱼、泥鳅、螃蟹等高效益品种,获得了很好的养殖收入,开辟出了一条致富新路。
从事水产养殖多年,朱爱山养成了善于观察、分析和总结的战略眼光与系统思维。他发现村里的水面多为零星养殖,且品种单一,难成气候。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他积极响应村“两委”号召,履行党员义务,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于2018年注册成立了阳沟村首个家庭农场——高邮市宏阳家庭农场,依托养殖主业,延伸到供苗、饲料、销售等多种业务,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链。
一人富不是富,众人富才是富。 自农场成立以来,朱爱山做示范、搞推广、忙宣传、优服务。为了提高养殖品质和养殖效益,朱爱山与养殖户开展紧密合作,抱团发展,采取统一供苗、统一饲料、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的“四统一”合作模式,积极推广科学养殖技术和生态养殖模式,定期举办养殖技术培训班,邀请专家、行家授课,到塘口巡诊,为养殖户“保驾护航”。朱爱山成立农场,需要租用农户田地,除了给予租金外,还吸纳这些离田农民到农场打工,常年固定用工10人,给予工资报酬。季节性用工在60人以上,每天可获取百元劳务收入。为了拓展销路,朱爱山不是上网查信息做比对,就是赶往养殖户塘口调研。用他自己的话说每天都是“眼睛一睁,忙到点灯”。 近年来,在他的带动下,阳沟村及其周边规模养殖户已有30余户,养殖面积近2000亩,养殖效益逐年攀升。如今,特水养殖业发展已成为阳沟村富民支柱产业,贡献额占到该村农民收入构成的三分之一左右。
朱爱山除了带头创业、带领致富外,还积极履行企业家社会责任,回报社会,每年捐款捐物上万元;积极主动参加疫情防控,担当志愿者、网格员,深入农户开展宣传;当好村“两委”参谋助手,积极帮助协调各类矛盾。近年来,朱爱山先后获得开发区和所在村优秀青年志愿者、慈善之星等荣誉称号。
“党的二十大绘就了乡村振兴新图景,我要当好乡村振兴‘领头雁’。”朱爱山信心满满地表示。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1©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