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3 19:33:10 作者: 来源:今日高邮
本报讯(通讯员 徐丹 记者 孔令玲)目不暇接的民俗文化演绎出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推陈出新的宣传方式宣讲着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邮城大地上,13支村民剧团的热情表演,展现了一幅幅“人心齐、精神足、生活美”的生动图景。这些由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集结的“文艺轻骑兵”队伍已成立两年多。两年时间里,通过共同努力,村民剧团已逐渐褪去“草根外衣”,迎来了专业化发展,用特有的乡情乡韵唱出文明实践“好声音”。
打造精品队伍,就要“软硬”两手抓。在提升“软实力”方面,调动文联、文化馆、各类文艺团体等丰富资源,选聘26名专业老师对各村民剧团“挂点”辅导,进行培育人才、挖掘特色文化、创作乡村主题作品等工作。截至目前,共开展市级集中辅导16课时,1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各配备一名老师,开展业务辅导384课时。在加强“硬管理”方面,提出相关管理要求,就村民剧团性质、任务、组织、经费制度等作出明确规定,加强对村民剧团的规范管理。同时对所有成员进行分类登记造册,落实名单管理;强化绩效考核,完善演出场次统计制度,通过星级评定和积分管理来提高剧团成员的工作质效。
除了“软硬”两手抓,“内外”更要兼修。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深挖“内部”特色,积极开展“一团一精品”“一团一特色”建设工作,高跷表演、挑花担、肩担木偶戏等成为各村民剧团的“看家本领”,13支村民剧团各个“有亮点”“有看头”,杜绝同质化发展。同时,通过多元展示,让村民剧团“走出去”。卸甲镇“凤鸣”村民剧团陆续登上央视《音乐公开课—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江苏省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等舞台,临泽镇“菱川雅韵”村民剧团的新春“踩街”民俗表演先后被东方卫视、江苏公共频道等多家媒体报道,村民剧团成为高邮参与文明实践与文化交流的一张响当当的名片。
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还打破传统理论宣讲模式,将快板、民歌号子、打鼓说唱等高邮人民熟知的传统文化与最新的理论政策相结合,依托村民剧团打造一系列标志性的作品。作品还制作成系列微视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云中心”“文明高邮”等微信公众号进行展示,用一根网线,将党的创新理论“连”进广大群众的心。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