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网络辟谣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综合新闻
蔬菜基地变身“临时秧田”

2023-06-14 18:52:20    作者:    来源:今日高邮

本报讯(通讯员 林华鹏 张剑 记者 文正)“就在十几天前,这里还是搭着一顶顶大棚的蔬菜基地呢。现在这里插上了绿油油的秧苗,主要是为了提高土地的活性,保障换季时种植蔬菜的品质。”12日上午,在临泽镇营北村朝晖蔬菜种植基地,负责人王仲指着东侧正在田间插秧的工人打开了话匣子。

朝晖蔬菜种植基地由上海投资商李朝晖创建,于2003年建成,主要通过搭建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基地总面积500余亩,其中300多亩用于蔬菜种植。王仲介绍,他是营北村的村民,受李朝晖委托,现在是基地负责人,该基地的蔬菜大棚采用电气化模式,种植的娃娃菜、花菜、水果玉米等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以前,蔬菜基地生产的部分蔬菜出现烂叶、发黑等现象,经过精挑细选后才能销往上海、苏州等全国一、二线城市,这样既费工也费菜。随着国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基地在蔬菜的品质上自我“加压”。“因为我们的蔬菜基地不施农肥,用的全是有机肥料,如果长时间种植娃娃菜等蔬菜,土地不透风,菜品会受到影响。”王仲介绍,前几年他向基地老板建议,将蔬菜基地里的部分蔬菜大棚先改成麦田或稻田,通过机械设备对土地进行翻作、打水,让土地“活”起来,然后待收麦或收稻后,再种植蔬菜。经过两年的试验,这种办法效果良好,基地的土壤得到了改良,生产的蔬菜品质上等。今年,王仲决定将整个蔬菜基地变成“临时秧田”,待11月上旬水稻收割后,再改种成蔬菜。

王仲介绍,蔬菜基地“一地两用”,既能滋养土地,又能提高蔬菜的品质,还能吸纳附近50多名村民就业,这是切切实实的助力乡村振兴。“今年仅插秧苗的季节性用工费用,就要支付近5万元。”王仲说。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