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0 20:46:39 作者: 来源:今日高邮
本报讯(通讯员 林华鹏 吴正新 记者 翁正倩) “现在用电容量增到了160千瓦时,升级版‘电锅炉’正式‘上岗’。”10日,拥有300多年历史的“陈西楼”茶干作坊通过动力电增容换上了干净整洁的“电锅炉”,让非遗老字号也用上了全电车间。
“陈西楼” 茶干是界首茶干的老字号,创办至今已有300多年。68岁的王才富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界首茶干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也是“陈西楼”茶干作坊的掌舵人。“一块茶干要经过磨浆、滤浆、烧浆、点卤等28道工序,其中烧煮环节非常重要,因为茶干的劲道全在火候上。”王才富介绍,以前的机械制作模式主要是烧煤炉,后改为秸秆锅炉,茶干的产量虽然上去了,但环境污染大。
2022年9月份,王才富建了一座半电气化生产车间,购买了电锅炉、磨浆机、烧浆机、灭菌机等电器设备,尝试用电锅炉进行小规模生产,但订单量大的时候, 还要用到秸秆锅炉。秸秆锅炉生产期间烟囱冒的烟会影响周围邻居,而且每年的人工费、维护费和环保检测费超过2.5万元。
电锅炉具有环保、卫生、方便、省钱等优点。今年6月底,王才富决定对此前的半电气化生产车间进行升级改造,投入2.7万元采购了一套142千瓦的电锅炉。 7月4日,界首供电所获知情况后,立即为其办理了第二次动力电增容业务,用电容量从之前的80千瓦时增至目前的160千瓦时。“这个升级版电锅炉轻巧方便,加上配套设备占地还不到8平方米,投入使用后,原来秸秆锅炉存在的问题全解决了。”王才富感激地说。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