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3 18:42:00 作者: 来源:今日高邮
本报讯(通讯员 黎惠 记者 郭萌 孔令玲) “注意轻拿轻放,不要将水果篮弄坏了。”18日上午,在界首镇六安村的扬州正凯工艺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正治正与工人们热火朝天地将打包好的水果篮装进货车。“今年生意特别好,水果篮卖了一批又一批,这一车是发往江西上饶水果批发市场的,共有8000只,发车后七八个小时就能到达。”虽然小小果篮重量轻,但张正治也忙得满头大汗,他难掩内心喜悦激动地向记者说着今年的好行情。
跟随着张正治的脚步,记者来到了水果篮制作间,映入眼帘的是一捆捆淡黄色的杞柳条。“你看,这些就是制作水果篮的原材料了。”张正治向记者介绍,这些杞柳条都来自山东,在制作水果篮前还需对原料进行处理。将从田里收割的杞柳条剥掉外皮,随后将它们放在水里浸泡,杞柳条就会变得柔软有弹性,不易断裂,这样加工完成的杞柳条价格在每斤3至5元。
在制作间内记者看到,工人们用机器将杞柳条一分为四,切割成想要的厚度。张正治介绍,水果篮制作看似简单,但是工序却一道也不能少。水果篮编织要先做底,再编四周,最后编把手。在工人的一双巧手下,只需一捆杞柳条和一把剪刀,经过削、剪、穿、插、扭等多个步骤,细长的杞柳条在工人手中自由地翻转、十分“听话”。不一会工夫,一只做工精湛、结实耐用的水果篮就编织完成了。随后,工人们将原色的水果篮放入染缸中着色,并置于空地上晾干,待上漆再度晾干后就完成了全部工序。
柳编是传统手工技艺,以前几乎家家都有这么一件柳编制品。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界首镇曾有家柳器厂,不少村民在其中工作过,所以就掌握了柳编技艺。9年前,张正治创办正凯工艺品公司时,就招收当地村民们做员工,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业,既能照顾家庭,也能赚些钱补贴家用。“我和老伴七十几岁了,以前的收入来源就是靠种植的七、八亩田,现在加工半成品一天还能再赚八、九十元。”村民占洪良笑着说道。如今,正凯工艺品公司不仅有十多名正式员工,还带动了周边三十多名村民就业。
“一人富不是富,大家富才算富。今后在扩大经营的同时,我将招聘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将柳编技艺传承下去,带动大家实现增收。”张正治介绍说,今年上半年,水果篮销量约为25万至30万只,产值达150万元。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