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4 20:50:09 作者: 来源:今日高邮
本报讯(通讯员 姚健 记者 东方) “谢谢你们!谢谢!”近日,在车逻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现场,该镇居民樊某的家属声泪俱下,紧紧握住调解员的手连连道谢。
樊某由车逻辖区某建设公司海外部派遣至非洲尼日利亚务工,今年9月在矿山作业区高坡处跌倒不幸去世。在遗体处理、赔偿金等事宜上,樊某家属与该建设公司海外部一直未能谈妥。10月,车逻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接到调解申请后,于当晚在樊某家中展开第一次调解工作。由于双方在赔偿金额方面的分歧较大,调解暂时中止。在此期间,调解员发现该“海外部”并非这家建设公司的下设机构,而是资质借用的关系,并以其名义签订工程合同和派遣劳务人员。接下来的一个月,由于该“海外部”负责人态度消极,调解陷入僵局,樊某的遗体仍存放在当地殡仪馆,家属们一筹莫展。于是,调解员决定改变策略,直接与该建设公司负责人陈某沟通,告知事情原委,陈某表示愿意承担责任,同意调解。
11月,第二次调解工作在该建设公司展开。期间,调解员请专业律师列出详细赔偿清单,并根据《民法典》向公司方解释支付赔偿金后可以向借用资质的海外部追偿。同时,向樊某家属解释遗体只能在当地火化后才能带回国内;与公司方细致沟通,讲述樊某家庭的不幸遭遇与实际困难。经过四个小时的调解,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由公司方一次性赔付樊某家属赔偿金共计235万元,遗体在尼日利亚火化后运回国内,火化过程拍摄成视频发给家属。至此,这起长达两个月的跨国工亡赔偿纠纷画上句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