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4 20:51:16 作者: 来源:今日高邮
本报讯(通讯员 仇素峰 记者 杨晓莉)“我很喜欢这个‘家’,这里不仅提供康复训练,而且还可以‘上班’挣钱,还认识了很多好朋友。”40多岁的王长秀是一名肢体二级残疾人,在市残联的帮助下,进入秦邮残疾人之家,实现了辅助性就业。 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28家“残疾人之家”中共有361名残疾人稳定从事辅助性就业,实现集体性收入200万元,同比增长10%以上。
对于残疾人来说,就业是他们融入社会的重要载体和脱贫增收的最佳途径。为了让更多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实现就业,市残联在推动各企业及社会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的基础上,针对部分不能正常进入企业就业的残疾人,建设了以辅助性就业为主,集托养、康复、培训、文化体育、维权等各项服务于一体的“残疾人之家”综合服务机构。
为给残疾人打造“家门口的就业车间”,从去年开始,我市又陆续投入近400万元对“残疾人之家”进行提档升级,全方位提升服务保障能力。目前,28家“残疾人之家”建筑面积达12000平方米,361名残疾人稳定从事辅助性就业,辐射带动周边残疾人近2000名。在此基础上,我市还建设辅助性就业调配中心,采集适合残疾人操作的加工产品,为全市辅助性就业机构进行项目调配,并提供加工培训、质量跟踪、核算统计、产品运输、费用结算等服务,进一步提升从事辅助性就业残疾人的收入。
此外,我市进一步延伸残疾人之家服务触角,促进残疾人社会融合,并以红色党建之家、橙色幸福之家、黄色文明之家、绿色健康之家、青色温馨之家、蓝色智慧之家和紫色致富之家为基调打造具有鲜明高邮特色的“七彩之家”。截至目前,已开展康复指导、政策宣讲、文体演出等近百场次,提供入户照料等相关服务上万人次,推动形成“双心轮跑团、少游诗朗诵、源之馨乐队”等一批文体艺团体,创成5个省、扬州市级“书香残疾人之家”和1个省级助残社会组织培育基地。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