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4 20:32:30 作者: 来源:今日高邮
本报讯(通讯员 徐丹 记者 高芸芸)“我们菱塘村产业旺,大闸蟹好吃美名扬……”1月30日上午,在江苏省暨扬州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明实践活动现场,这段带着“泥土味”的理论“脱口秀”让现场的群众忍俊不禁,连连叫好。
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我市的理论“中央厨房”,巧思频出,如同烹调佳肴一般将理论宣讲“做”出花样、“做”出精彩,让群众“回味无穷”。
宣讲员活跃在理论宣讲的最前沿,要细致萃取“真理的甜味”,发挥好“传声筒”“翻译官”作用,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实践中心通过与资深专家、宣讲名师“传帮带”,让宣讲员第一时间学深悟透党的理论政策、路线方针,同时深入200多个基层点开拓思路,推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原创“干货”。实践中心还在每季度开展“以赛促学·邮理说”活动,提升宣讲员理论水平和宣讲技能。据了解,自2023年6月起,通过逐级选拔,共有30名优秀宣讲员、10名星级宣讲员脱颖而出,平均每月开展基层宣讲160多场。
要让理论宣讲更具“亲和力”,则需融入些“烟火气”。实践中心一方面在宣讲内容上带点“土味”,依托基层实践所、站,组织一批文艺爱好者,围绕群众关注的民生实事,编排秧歌、扇子舞等节目,就地就近开展文艺宣讲。另一方面在宣讲形式上注入“土味”,多一些“非正式”宣讲,让群众在谈天说地间即可了解党的最新政策与理论。截至目前,全市已开展此类“非正式”宣讲4200余场,受益群众达10万多人次。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