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教育园地 > 教师论文
以孩子的眼光看孩子

2010-05-13 00:00:00    作者:周山镇中心小学 于建明    来源:今日高邮

5月6日,《高邮信息·教育园地》上刊登了赞化学校俞永军老师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以孩子的眼光看老师》。俞老师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关键词分别是“自由”、“尊严”、“信心”和“平等”。文中对多元智能理论的引用,以及对汪曾祺“多年父子成兄弟”观点的活用(“多日师生成朋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不由得想到了我班、我的学生,并引起了一些思考。作为一名老师,由于多种因素,我深感现在的孩子是越来越难教育。有些孩子总是不断地犯错,不是这个让我不满意,就是那个使我不舒心。问题出在哪儿呢?我曾经认真地反思过,但是思维定势告诉我:都是孩子的错。读了俞老师的文章,我突然之间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受其启发,我想,以孩子的眼光看孩子应该是怎样的呢?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人生应当做点错事。做错事,就是长见识。”是呀,翻些人物传记,你会发现,名人也好,伟人也罢,他们在孩提时代都或多或少地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而这些大大小小的错误,往往会成为人生道路上非常宝贵的资源,激励他们不断前行。翻译大师傅雷,童年时期非常不幸,四岁时,父亲蒙冤入狱,不久惨死狱中。母亲为救父亲,四处奔波。结果导致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因病未能及时料理而相继死去。家庭的变故几乎击垮了悲痛欲绝的母亲。于是,母亲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傅雷的身上,希望他能好好读书,将来出人头地,为父亲洗刷不白之冤。可是,年幼的傅雷哪能体会到母亲那颗破碎的心。在夏季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他因陶醉于大自然中鸟儿的欢唱和惬意,竟然逃学了。当母亲从学堂老师那里得知情况后,心如刀绞。尤其让她绝望的是,傅雷面对她的盘问不但不认错,还撒谎敷衍。心如死灰的母亲决定和傅雷一起随他丈夫而去。如果不是邻居的及时发现、相救,傅雷早已和母亲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惊魂未定的傅雷看着双眼布满血丝的母亲,混沌的童心瞬间苏醒了。从此,他再也没有犯过错,要母亲操过心。最终,因出色的翻译才能,其数百万字的作品成为翻译界倍受推崇的范文,并被誉为“傅雷体华文语言”。可以这么说,傅雷不是一次逃学的错误经历,也许还不能很快奋发图强,说不定也不会有后来那辉煌的成就。孩子不犯错是不现实的,问题在于成人自己如何对待孩子的错,能否把自己当做孩子看待孩子的错,能否以某种恰当的有效的方式使其认识自己的错,并能化错误为上进的动力。不许孩子犯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不允许孩子健康地成长。孩子小时候犯一些错误,通过错误来认知与外界或他人的关系,也可以获得对类似错误的免疫能力。很多孩子正是在犯错、改错的过程中逐渐成长成熟起来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懵懂的孩子需要改过的时间和空间。

其实,燕语莺声的鸟叫,诗情画意的自然,对每个孩子都颇具吸引力。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成人的我们回到少年、童年,也会同样醉心于傅雷追寻的天地里,沉浸在孩子的心灵世界中。以孩子的眼光看孩子,好多“错”并不能称为错。即使真的错了,我们也应力求以平和的心态善待之,因为犯错是孩子的权利。对成人的不是,我们成人尚能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心胸容纳;对孩子的错误,我们为什么不能以孩子的眼光看待呢?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