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教育园地 > 教师论文
与书为友,其乐无穷

2010-08-19 00:00:00    作者:送桥镇中心小学 朱秀华    来源:今日高邮

其实我并不是个善于与书为伴的人,回想自己酷爱读书的岁月,可能还得追溯到大学时期了,那段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了不少教育的书籍,而工作后的自己却少了先前那份读书的心境。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越来越发现读书的重要性,一个老师总也不读书必然会缺乏文化的积淀和底蕴,不能充实、优化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读一本好书,它可以给我生活更多的启迪,它可以使我更全面地看待自己、看待我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在的我真正地发现,与书为友,其乐无穷。

古代著名教育家孟子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原则,因材施教,终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杜威的学说“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更加前卫;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灵的艺术”。还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等。读了这些古今中外教育家的理论著作以后,我的心更加透彻了,因为对这些经验的汲取,使我更自信地走近我的学生,让我更自觉地去研究我的学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开启学生纯真的心灵,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每当接到学生的喜报时,或者看到学生的进步时,我就有一种收获硕果的快慰。特别是在课堂中,我常与学生一起做同样的事,甚至是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比如我倾情的示范朗读,感情丰富的下水文,都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也拉近了我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距离。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由此我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特别是在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教育理论后,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规矩”:凡是老师或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就要当场表演一个节目,没想到这一举措竟然让我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我也自觉“遵规守章”,每次都认真地为学生唱一首歌。这样的“惩罚”却博得了学生的欢心,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也许,这正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也许更能受到学生的敬重。

曾经的我一直在思考:教育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我在《爱的教育》中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使人读之犹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它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夏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现在的我懂得用爱心去关注每一个学生,因为没有爱的教育是枯竭的教育。

今年我又细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民主与教育》,体会特别深刻。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如“蜀道之难”。虽然现在的我还如此渺小,缺乏陶行知先生那种拼命的工作热情,没有苏霍姆林斯基的那种敏锐的眼光,更没有孔子的聪慧心智,但我已体会到读书给我生活中带来的无穷乐趣。我想,我会让这份快乐一直延续……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