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1 18:24:18 作者:□ 市汪曾祺学校小学部 乔琳 来源:今日高邮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是新课标背景下的实际教学要求,也是提升学生综合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良好语文基础的必要教学活动。因此,教师要重视语文阅读教学,正视目前教学存在的不足,结合自身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特点,积极改进教学方式,营造轻松愉快、趣味十足、内容丰富的阅读课堂,从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标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阅读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标准,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才是教学的中心点,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洞察学情,了解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阅读教学前,教师必须选取适当的切入点。教师可在洞察学情的基础上,了解学生的困惑点和兴趣点。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探究课文,假设自己是一名学生,而不仅以成人的方式和思维去授课。授课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丰富内容、巧设疑问,引导学生融入课堂、聚焦注意力。例如在突出描写景物、建筑类的文章中,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实物图片,要求同学们仔细观察,再把图片关闭并提问,要求同学们回答建筑的特征。快速展示图片继而设问的方法,既可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回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没有答案时,要积极地做一些小提示,让学生感觉上课就像在做游戏,引导学生向老师提问。
二、营造课堂氛围,实现轻松阅读
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年级特点来营造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堂氛围。例如,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来引入阅读内容,低年级学生可以通过讲故事、看视频等方式,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学习基础,则可以通过图片、巧设问题等方式。例如教师在授课时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视频,播放完视频后,大部分学生基本上已经能对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并对视频中的字词读音有了一定的记忆。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能够充分地展现出来,课堂趣味性的提升必然提高阅读素养。
三、重视阅读技巧,提升阅读效率
新课标对语文阅读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掌握阅读技巧才能增强语文阅读学习的信心,在语文阅读中如鱼得水。语文阅读中判断字词的词义和词性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摆脱对字典的过度依赖,教会他们根据全文的语境、上下文的意思来猜测词义、词性。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景表演的方式,让学生根据文章的情节进行小组表演。通过表演的精确度来判断学生对文章的掌握程度。引导学生使用肢体语言表演文字情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四、结合文化背景,生动教学情境
语文阅读教学应当注重文化背景教学。教师要对文章的文化背景进行普及,营造相应的课堂环境。要主动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了解文章的由来、文章内容蕴含的价值。例如,在讲解《赵州桥》一课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赵州桥在特定时代如何突破种种局限建设而成,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技艺以及优秀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既了解了文化背景,深入阅读内容,还乐在其中。要运用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了解文化背景,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