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网络辟谣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教育园地 > 学生作文
在空调房里读汪曾祺的《夏天》

2025-08-20 20:06:46    作者:□ 赵若瑶    来源:今日高邮

夏天的炎热,向来是不分时代的。汪曾祺笔下的《夏天》,瓜果、鸣虫、树荫,皆透着一股子闲适。而今我辈二十岁的大学生,同在夏天里生活,只是这夏天,竟与汪老笔下的夏天大相径庭。

汪老说夏天的早晨真舒服,空气很凉爽,草上还挂着露水。这露水我倒是见过的,不过是在赶早上课时,匆匆掠过校园草坪的一瞥。草是湿的,鞋也是湿的。图书馆的空调送出阵阵清凉,汪老可以躺在竹椅上惬意地读杂书,我们则在图书馆的角落对着发亮的屏幕敲打键盘。

汪老写栀子花的香气,写卖花老婆子的粗鄙之言。我们校园里也有花,不知名目,有时在好奇心驱使下会查一下“识花君”。路边整齐栽种的花草,经常有园丁修剪。香气是有的,却总混着柏油马路被晒化的焦味。卖花的老婆子自然是没有的,倒是有同学在毕业季摆摊卖花,九块九一束,扫码支付,不讲价。那花是温室里培育的,开得整齐,毫无野趣。

汪老笔下的夏天有蝈蝈,有蝉,有蜻蜓。我们的夏天也有这些小动物,只是在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子里几乎看不到。即便有蝉声也常被耳机的音乐盖过,蜻蜓么,偶尔从外卖盒边掠过,倒像是来检查食品安全的。汪老可以捉了蝈蝈装在笼子里听叫,现在的孩童对这些似乎少了点兴趣,年轻人早没有捉蟋蟀、金铃子和蝉的兴致,我们若捉了,怕是要被室友指责,说吵了她打游戏。

吃食上差别更大。汪老笔下的夏天,西瓜要挂在井里镇着,香瓜有黄金坠、奶奶哼等名目。我们的西瓜是从超市买的,早已切好装在塑料盒里,裹着保鲜膜。香瓜倒是有的,只是不知品种及其滋味背后的故事。汪老喝酸梅汤,我们喝奶茶,他吃凉粉,我们吃冰淇淋,食材不同,解暑的目的倒是相同的。

最不同的是乘凉。那时的汪老可以搬张竹床在院子里睡,摇着蒲扇讲故事。我们宿舍有空调,温度调到二十度,裹着棉被刷手机。街边小巷搁床乘凉已经成了过去式,蒲扇是没有的,小风扇倒是人手一个,插着充电宝,呼呼地转。

汪老写夏天的人,穿得少,动作懒散。我们也是穿得少的,T恤短裤,只是心里忙得很,一边走路一边看手机,脚下生风,哪有懒散的工夫。汪老可以看邻居女人用凤仙花包红指甲,我们做美甲要去店里,各种花色任选,扫码付款,半小时搞定,却少了那份邻里间的闲话。

我有时想,汪老儿时的夏天与我们现在的夏天,哪个更好些?论舒适,自然是我们的夏天更胜一筹,空调房里不受酷热之苦。但汪老的夏天,似乎更有味道,那种从文字里渗出的闲适与趣味,是我们难以企及的。我们的夏天被技术填满了,却也抽空了些什么。

转念一想,也许每个时代的人,都会觉得自己的夏天少了点什么。汪老怀念的是他童年更质朴的夏天。而我们,在几十年后,或许也会怀念这个有空调有外卖的夏天,尽管现在觉得它如此平庸。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5©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举报邮箱:jubao@gytoday.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在线投稿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