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2 18:39:11 作者:□ 市汪曾祺学校八(19)班 魏然 来源:今日高邮
一座学校历史越悠久,文化底蕴便越深厚。我们学校就拥有着悠久的校史。这天,我们来到校史馆,有了大开眼界的机会。
一进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矗立在中央的汪曾祺全身塑像,身姿挺拔,笑容亲切。雕塑的细节格外用心,衣服的褶皱、指尖的弧度都清晰可见,将汪曾祺爷爷平易近人的形象展现得栩栩如生。
向左看,可见一幅手绘长卷,展示出我们学校不同时期的风貌。从“赞化学堂”到“汪曾祺学校”,千百年间的历程令人既敬佩又赞叹。这更凸显出我们在这所学校上学是多么幸运。这样想来,平日里偶尔偷懒的念头,瞬间便消散了。
要说我们学校的校史,最不可忽视的人物必然是我们的校友汪曾祺爷爷。他的精神与作品对我们学校产生不可替代的影响。为了更加了解这位重要人物,我们移步到二楼汪曾祺陈列馆,跟随讲解员的脚步,仔细了解汪爷爷的生平和成就。
1920年3月5日,汪曾祺生于高邮,他用文字将故乡的风物写成饱含乡愁的“乡土诗”。人们称他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在我们眼中,他更像亲切的学长,曾在校园读书追梦,如今用作品和精神陪伴我们成长。他在短篇小说创作的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的深耕,都告诉我们: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专注能成一方天地。
一旁的玻璃罩内陈列着汪曾祺一生中所著的书籍。《受戒》《大淖记事》《人间草木》……几十本精装书籍映入眼帘。它们都是汪曾祺知识的结晶、智慧的体现,是留给后人的瑰宝!它们给予我们学校独到的办学理念和特色文化,在每位学生心中埋下继承汪爷爷衣钵的愿望。
走出校史馆,午后的阳光洒在校园里。中心大道宽阔平坦,两旁的树木投下浓密的绿荫;教室里传来朗朗书声,清脆又响亮;田径场上,同学们奔跑的身影充满活力……每一处风景都那么可爱,每一个角落都透着生机。再次回想起校史与汪曾祺爷爷,愈加觉得这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的环境来之不易。在这里“学而时习之”,真是“不亦说乎”了。
指导老师 孙靓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5©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举报邮箱:jubao@gytoday.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