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网络辟谣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今日评论
【融媒快评】黄士民 | 回乡过年

2025-01-29 10:20:24    作者:    来源:今日高邮

近日,住建部《建筑》杂志社推出“传统村落过大年”系列短视频,集中展示全国各地传统村落迎新纳福的生动场景,赶个年集,开门大吉成为系列短视频的共同表达。

千年古村年味浓。浙江丽水松阳以“创造年味的人、守着年味的人、回望年味的人”为切入口,用看得见、听得见的热闹,让回家过年的人们重新找回对生活的感知力,许多游子深有感触地说:记忆中的年味回来了;江苏昆山的传统村落里依旧保留着流传千百年的年俗,这个春节让我们一起回到乡村寻找年味、体验民俗、感受年趣,千灯镇的石浦羊肉,张浦镇的金华腊肉、江南菜饭,周市镇的周市爊鸭等,让大家在人间烟火中感受久违的“年味”;四川南充阆中老龙村以“阆中春节源、来老龙过年”为主题的系列春节文化活动,全方位展示春节原乡文化,再现“春节文化之乡”风采。从腊月初八至农历二月初二,再现原乡春节的原生态杀年猪、吃庖汤、腊八饭、年货买卖等乡味场景,车马牛灯、舞龙舞狮、老观灯戏等民俗表演,祭灶神、迎灶神、打春牛、庆新年、新春趣味运动会、正月十五闹元宵、二月二亮花鞋等系列民俗文化活动,全面展示春节系列年文化内涵,带大家体味古朴年街,传承家风,记住乡愁,共享年味;甘肃陇南、湖南张家界永定区等地展示备年货、添新衣、写春联、打糍粑、磨豆腐等传统年俗;朝阳县团委的青年志愿者开展“团”聚古村落,我做家乡“外宣官”活动,走进科学教育实践基地,深入探寻传统农耕知识的奥秘,感受古老农耕智慧的魅力,直观了解家乡传统村落的发展脉络,激发宣传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全国各地传统村落过大年的短视频作品,如同一幅乡村迎新接福的喜庆画卷,多姿多彩,各美其美。

系列短视频以过年为依托,以传统作底色,充分展示各地特色的迎春接福过大年的风俗风情,进一步体验春节文化的丰厚内涵,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时代在变,过年的味道也在变,但过年的仪式感从未改变,从未离开,过年那些朴实无华的仪式感随着岁月的积淀,越来越厚重,越来越动人。身处异地他乡的游子,挂念的正是家乡这份浓浓的年味,美美的年景,满满的仪式,回乡过年,哪怕千里迢迢,回乡过年,不畏风霜雨雪,寻得就是热热闹闹,要得就是开开心心,图得就是红红火火。

传统村落是历史积淀与文化传承的载体,是生产、生活、生态的缩影,凝聚和延续了历代先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其空间格局、街巷河道、民居聚落、起居形态、历史风貌、自然环境、社会关系等具有较高的历史人文价值。各地传统村落欢天喜地过大年的生动场景,既是中华文明的缩影,也是乡村文化的展示,更是乡愁乡情的纽带。镜头中的年景,文字里的乡风,世间许多鲜活都藏在这熙熙攘攘间,各地系列短视频成了展示传统村落、弘扬非遗文化、传播乡村文明的生动载体。去年10月,住建部在江西上饶市婺源县召开全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推进会,提出进一步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推动传统村落纳入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建筑》杂志社推出的“传统村落过大年”系列短视频,让传统村落在非遗文化的浸润中焕发生机,各显其美,在千家万户共团圆的春节里,传递浓浓的乡情,承载满满的乡愁,这样的温情与温暖蕴含着深深的牵挂,长长的期盼。乡村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乡土风情,而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融合了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风俗习惯。“传统村落过大年”系列节目的策划制作,一方面展示乡村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一方面向更多在外奋斗的游子全方位展现家乡的习俗风情、时代风貌,连接他们的乡思乡愁,激发他们参与乡村振兴的满腔热情。回乡过年,感受不一样的年俗年景,体验不一样的乡情乡恋,展现不一样的愿望愿景。

春节是乡愁的磁场,过年是回乡的引擎。传统村落既是乡愁的根脉,也是乡愁的路标,那些留存在传统村落的一间老屋、一口老井、一棵老树,飘扬在村落上空的田间号子、歌赋民谣,散落在村头巷尾的老作坊、老行当、老味道,成为游子心灵的挂念和回乡的不竭动力。“传统村落过大年”系列短视频作品应运而生,意义久远。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5©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