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7-24 00:00:00 作者:徐炜 来源:今日高邮
《高邮信息》4月10日刊登的《高邮香醋何时再能香飘四海》报道一经发出,立刻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前不久,一位老人致电本报记者,表示他是高邮酱醋厂第一代酿醋师,对高邮酱醋厂及高邮香醋怀有很深的感情。当他得知高邮香醋现在正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时感到万分的无奈和痛心。他和记者约定当面谈谈他和高邮香醋的故事,以及他对如何使高邮香醋重振雄风的一些看法。
酿醋高人徐荣淦
记者如约来到老人的家中,只见眼前的这位老人穿着简单,人显得瘦而高,肤色黝黑,头发花白,脸上刻下了不少的皱纹。也许是上了年纪的原因,老人腿脚和听觉力都不是那么灵便和敏锐。可就是这么一位非常普通的老人,却是一位身怀酿醋绝活的高人。
老人名叫徐荣淦,今年已有79岁,因为酿醋技术精湛,退休前一直担任厂酿醋车间主任一职。徐老告诉记者,自己一手酿醋技术是从父亲那里学来的。原来徐老的父亲徐生德年轻时在高邮酱醋厂的前身――王万丰酱园店负责酿醋工作,徐荣淦从13岁起就开始跟随父亲在王万丰学徒。香醋的传统制作工艺比较复杂,包括糖化――酒化――醋化。糖化就是将大米加工成糖料,酒化即将糖料加上配料进行保温,加工成酒,醋化顾名思义就是将酒加工成香醋。整个酿醋流程全部由人工操作,一个流程需要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因为当时年龄小,且酿醋工作需要消耗很大的体力和精力,徐荣淦在学习过程中可没少吃苦。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磨练,他终于非常熟练地掌握了香醋制作方法。1956年公私合营,王万丰酱园变成了今日的酱醋厂,徐荣淦也进了厂成为了第一批酿醋工人。由于技术出色再加上工作卖力,他很快就从一帮同事中间脱颖而出,当上了酿醋车间的主任。
昔日高邮醋赛过恒顺醋
“真想不到高邮香醋会变成现在这样,记得我在厂里那时,高邮香醋的质量可过硬了。”徐老告诉记者最令他感到骄傲的一件事,是1977年高邮酱醋厂将由他负责制作的香醋标本送到镇江恒顺公司进行检验,按照“香、酸、甜、鲜、浓”的标准进行化验,高邮香醋的质量竟然已超过了恒顺香醋。这个结果令业界感到惊讶――高邮酱醋厂过去每年都派技术骨干来恒顺公司学习,现在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厂领导、职工和徐荣淦本人都倍感兴奋和自豪,这让他们坚信,只要狠抓技术和质量,高邮香醋可以成为最好的。
徐老还说,从那以后,酱醋厂对单位各项规章制度抓得更紧了,对香醋的生产原料、配料及其他工艺都抓得更严,香醋的质量得到进一步保障,高邮香醋也获得了很多的荣誉。同时,高邮香醋畅销本地、兴化、泰州等周边地区,有时过年厂里职工都忙着加班加点进行生产。即使这样产品还是供不应求,最后货脱销了,只能从盐城的盱眙等地调货回来应急。那时,厂里的休假制度也不是现在的周末休假,而是一批醋制作完成才能休息,往往大家一个月都没有时间休息。徐老说,尽管辛苦,但那时由于厂子效益好,大家有干头,心里还是感觉甜甜的。
二代酿醋传人无奈踏三轮车
“不仅我和我父亲是酿醋的,就连我的儿子也是酿醋的,我们徐家和高邮香醋可是结下了三代人的感情啊!”徐老经常在家里酿醋,他的儿子徐桂松由于长年耳濡目染,从小就对酿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父亲看到儿子对酿醋手艺很热爱,就开始手把手地教他酿醋。因为父亲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很严格,徐桂松在学习时可没少挨父亲的打。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父亲的言传身教,徐桂松将父亲酿醋技术的精华都掌握了,而且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徐老由于身体一直不是太好,在1980年就办了病退手续,而徐桂松就顺理成章地顶替父亲进了厂。由于得到了父亲的真传,徐桂松的酿醋技术在众多酿醋工人中显得出类拔萃,厂领导经常将重要的任务交给他完成,而他也没有辜负领导的信任,每次都能出色的完成任务,徐桂松也逐渐成长为厂里的技术骨干。
可是由于工厂体制等种种原因,酱醋厂在进入90年代后期就慢慢走下坡路了。到了2003年,厂里基本上就很少生产了,徐桂松每年只到厂里干一个月的活,其他时间就在街上踏三轮车来养家糊口。但由于徐桂松有很好的酿醋技术,很多私营酱醋厂经常请他去帮忙。当记者问他这么好的技术为什么不去外地一些大型酱醋公司应聘,徐桂松笑笑说,“我是有过这个想法,可仔细想想,家里孩子还在上学,妻子收入也有限,还有一个上了年纪的老父亲,根本离不开人,所以就放弃了。”其实徐桂松也想过搞个体酿醋,但因为资金问题无法解决只好作罢。现在自己踏三轮车,另外偶尔帮做醋生意的朋友酿点醋,再加上妻子一点点收入,日子基本上还过得去。
徐家父子 “把脉”高邮香醋
“高邮香醋从过去的那么畅销变成今天这种局面,却是我们想不到的,也很令我痛心。”徐老认为,高邮香醋要想走出困境,首要任务就是要进行体制改革。酱醋厂现有的体制太过僵硬,不适合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国有资产要全部从企业中退出,人员要重组,资金要盘活,动员大家参股组建股份制企业,走现代企业发展之路。此外,高邮酱醋厂现在所在地位置偏僻,对外交通不便,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必须要选择交通便利的新厂址。徐桂松接着父亲的话说,高邮香醋之所以走向没落,就是缺少品牌保护意识。现在高邮香醋正在向上申报中华老字号,说明市委市政府和企业都开始重视品牌保护了。一旦中华老字号申报成功,一方面将加速企业改制的进程,另一方面将对“高邮香醋”这个地方名牌的挖掘和保护起到很大作用,同时对彰显高邮地方“醋”文化也将具有实际的推动意义,使高邮香醋能和高邮双黄鸭蛋一样,成为高邮对外一张叫得响的城市名片。徐老满怀憧憬地感慨,真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高邮香醋重振雄风,徐桂松也盼着回到那熟悉的车间,继续去干自己钟爱的酿醋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