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网络辟谣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杜阶:明代高邮一位清廉自守的乡贤

2025-02-10 19:40:31    作者:□ 倪文才    来源:今日高邮

清朝雍正九年(1731年),吏部下达批文:广东化州知州推升云南军民府知府杜阶崇祀高邮乡贤祠。

杜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乾隆高邮州志》记载:杜阶,字升宇,嗜学博古,中神宗乙酉(1585年)举人,由广文知化州事,授两浙运判,审丁清荡,人食其利,入祀名宦,后迁成都别驾,训练生聚,兵不哗,民不扰。升任云南军民府知府,历任四十余载,握十四篆,而无宅于都,无田于野,为时所称。于清雍正九年崇祀高邮乡贤祠。

关于杜阶的史料很少,但从州志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知道两点:一是杜阶的为官简历。杜阶1585年考中举人后,初为“广文”,即“儒学教官”。查《化州志》,杜阶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任化州知州。后授两浙运判,明代“两浙”是一个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具体包括今浙江省的大部分地区以及江苏南部的部分地区。“运判”,指转运使下设的判官,职位略低于副使,称转运判官,简称运判。后迁成都别驾。“别驾”,即通判,汉代置别驾从事史,为州刺史的佐官,因其地位较高,出巡时,不与刺史同车,别乘一车,故名别驾,后各州的通判,其职位似别驾,因而以别驾为通判的习称。最后,杜阶升任云南军民府知府。

二是史书对杜阶的评价。杜阶任两浙运判时,对运丁的编审清晰准确,让人心情舒畅,大家都能公平享受利益,后来他被作为名宦入祠祭祀。在成都别驾任上,积聚物资、训练军队时,纪律严明,保持安静和秩序,从不扰民。杜阶为官40多年,历经14个岗位,清廉自守,退休还乡时,在京城没有购置住宅和田产。

杜阶的生卒年月,现在难以考证。如果按他中举那年(1585年)25岁计算,他的出生约在1560年,从儒学教官始为官40多年,大约在1635年退休(休致)或去世,而入祀乡贤祠则是在去世90年后。俗说“盖棺定论”,杜阶在那个时代“为时所称”,深受世人敬重。

读了杜阶的传记,最让我感动和佩服的是这样一句话,“无宅于都,无田于野”。在那“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封建社会,杜阶能做到廉洁自律,实属不易。

廉政这种文化现象在中国文明史上可谓源远流长,儒家有“为政以德”“以廉为本”的思想,法家有“富民安邦”“礼义廉耻”的思想,道家有“知足常乐”“清心养廉”的思想,这些思想道德作用于为官者的内心世界,会形成廉洁从政、自我约束的文化动力。许多官员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为第一要务。同时,千百年来由于老百姓对公平正义、安定有序、诚信友爱的一种追求,在社会上形成一种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正是由于廉政思想道德和氛围的影响,促使许多从政者把廉洁作为人生准则和精神追求,因而在封建社会也出现了许多廉洁从政的清官。而将诸如杜阶这样的廉政官员入祀乡贤祠,客观上强化了社会廉洁氛围,也为后人树立了一个榜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5©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举报邮箱:jubao@gytoday.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在线投稿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