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4 19:24:07 作者:□ 郭玉梅 杨晓莉/文 金宸/摄 来源:今日高邮
人 物 名 片
周连勇,1965年出生于高邮周巷
江苏博事达律师事务所主任,一级律师
江苏省立法学会副会长
司法部律师行业创先争优活动“党员律师标兵”
江苏省优秀党员律师
律师制度恢复40周年“律师行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奖”
全国优秀法律顾问
撕掉高校老师的标签,从高邮走出去的“律政先锋”周连勇用25年的时间“辩护”出一个全新的自己:拥有近300名员工的律所当家人、省立法学会副会长、党员律师标兵、全国优秀法律顾问……
面对诸多新的“标签”,江苏博事达律师事务所主任周连勇却说,我的标签只有一个——做一名守护正义的律师,让正义更有力量。
砥砺前行——追梦少年蝶变为行业翘楚
周连勇,1965年出生于高邮周巷,自他记事起,他便深知知识是通往广阔天地的秘钥。1981年,首次参加高考的周连勇落榜了,然而,他并没有气馁,而是做出一个大胆举动“改理从文”,次年他成功考进大学。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省司法学校担任行政法和经济法专业教师。
人人羡慕的高校教师,却非周连勇所欲,只因他心中有一个“律师梦”,这个梦想萌发于一场电影。
小学三年级,周连勇观看了一部名叫《风暴》的电影,影片生动再现了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事件,施洋大律师挺身而出,为劳苦大众仗义执言,全力捍卫铁路工人的合法权益。“看到铁路工人们欢呼的场景,我感到正义的力量如此激动人心,暗暗发誓有朝一日要成为像施洋一样为正义辩护、为百姓发声的好律师。”为了实现这一梦想,周连勇从大学时期就开始积极准备。性格内向的他,特意订阅了《演讲与口才》等书籍,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每一篇文章,仔细揣摩其中的精髓,并尝试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他变得越发自信,表达能力显著提升,不仅能够清晰、准确地传达自己的观点,还能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打动听众。
积跬步以至千里,这句话用在周连勇身上一点不为过。在担任省司法学校教师的15年里,他并未躺平,而是在繁忙的教学之余勤学苦学备战司法考试。皇天不负苦心人,周连勇于1992年取得律师资格证,此后便利用业余时间做起了兼职律师,一干就是7年。
这七年的历练,让周连勇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周连勇坦言:“在高校从教的那些年,虽然掌握了不少书本上的法律知识,但缺少了社会法治实践。内心始终有一股力量在驱使着我,那就是对法律的热爱和对律师职业的追求。”
辞职下海——扔了铁饭碗在辩场上驰骋
1999年,对于周连勇来说,是人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那一年,他辞职创办了江苏博事达律师事务所。
创业之初,江苏博事达律师事务所只有不到十名律师,周连勇带领团队,以专业的法律知识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为当事人提供了优质的法律服务。日积月累,博事达律师事务所在业界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好口碑是脚板底‘磨’出来的。”周连勇告诉记者,律师这个行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则,对事实的判断、对证据的采信,都需要亲力亲为去跑、去核实、去取证,否则任何一丝一毫的马虎都可能影响到案件的结果。
创业初期,周连勇承接的大多是又苦又累的偏远乡村案件。交通不便、路况不好,近的地方就靠双脚跑,远的地方就骑自行车。周连勇回忆道,为了节省开支,他就骑着一辆二八杠自行车时常往返长江大桥两岸,甚至更远的地方,一天下来至少骑行八九个小时。
“这个‘老伙计’跟了我7年,最后脚踏板都骑掉了,实在太辛苦了。”周连勇感慨道,苦的何止是自行车,还有他和小伙伴们。凌晨3点睡,清晨5点起,床头、案头堆满了当事人案件的资料。有的案件复杂棘手,一天之内需要往返多个城市,与时间赛跑、与困难较量。饿了,就随便在车上扒拉吃点干粮;困了,车子停在路边,打个盹又继续前行。车里常备着冷水,每当困意袭来,他就用冷水洗脸,保持清醒。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正是创业初期的那段艰苦岁月,磨炼了周连勇的意志,锤炼了他的专业技能,也积累了很多办案的经验,让他无惧未来的任何一次挑战。
初心如磐——法律为民服务更有温度
“法律条文是冰冷的,但法律服务应该有温度。”这是周连勇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作为一名律师始终坚守的初心。
采访中,周连勇分享了他职业生涯中一个典型案例。一位经营烧烤店的当事人,因疏忽未能按时支付货款,被指控诈骗,一审被判无期徒刑。在二审阶段,周连勇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辩护之路,四处寻找有力证据,对案件的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深入剖析,来回奔波于法院、调查取证地之间,耗时整整两年,为当事人据理力争。最终,二审法院采纳其辩护意见,当事人改判无罪,重获自由。“当事人非故意拖欠,欠债还钱,虽民事责任不可推卸,但原判无期过于严苛。”周连勇说,从无期到无罪,体现了法律的温度与人文关怀。
做一名有“温情”的律师,始终是周连勇孜孜不倦矢志不渝的追求。为身处困境的农民工、城市低收入者等弱势群体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帮助农民工追讨回长期拖欠的工资;免费担任南京10名全国劳模法律顾问,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并成功帮助其中一名劳模追回被拖欠的债款;关注留守妇女、儿童的权益保护,用实际行动为他们送去法律的温暖;在免费提供法律援助的同时,其个人还捐款100多万元,用于社会公益事业……
与此同时,周连勇还热衷于法学教育与学术研究,担任东南大学、苏州大学、江苏大学等高校兼职导师,致力于培养更多优秀的法律人才。他还著有《法治的政府》《疑案的研判》等多部专业著作,为法学界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同时,他领衔编制了江苏省地方标准《律师政府法律顾问服务导则》,并参与了国家标准《农村公共法律服务基本规范》的编制工作,为推动我国法律服务的规范化、专业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付出终有回报,时至今日,江苏博事达律师事务所已拥有近300名专业律师,设有27个团队,涵盖了民商事、刑事、行政、知识产权等多个法律领域,并在泰州、苏州、镇江设置了办事处,成为了行业内举足轻重的知名律所,各种个人荣誉也接踵而至。
“无论走得多远、站得多高,我的家乡永远在高邮。”从高邮走出去的周连勇始终不忘初心,时刻关注家乡发展。他免费担任高邮市政府法律顾问,为政府决策提供法律支持;与市政府相关部门前往米脂进行慰问活动,传递温暖和关怀;心系家乡教育事业,积极为贫困学子捐资助学。周连勇感言,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作为一名法律从业者,他将为家乡的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以法治之力助推家乡经济的蓬勃发展。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5©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举报邮箱:jubao@gytoday.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