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5 19:25:12 作者:□ 陈立柱 来源:今日高邮
京剧“起、承、转、合”,是曲式结构的跌宕起伏,亦若人生历程的多彩演绎。“起”如雏凤新啼,崭露头角,序幕徐开;“承”似长河奔涌,音韵叠叠,蕴沉意淀;“转”像风云变幻,风雨兼程,磨锋砺芒;“合”则水到渠成,百川归海,收获满满。
十年磨一剑,为军亦为民。回首邮城十载春秋的仕途人生,恰似这般京剧韵律,将一座城的文脉、烟火与筋骨,熔铸成一曲升平起伏的特定剧目,交织出一幅螺旋上升的时间长卷,见证着新时代浪潮下国防、民生与个人成长的深度交融。
——题记
“起”——邮驿初临,步履铿锵
邮城的底色,是驿马踏醒的晨霜。公元前223年,秦王嬴政经略东南,于此高台筑亭置邮。“邮”字从此化为这座城的基因。而今留存的明洪武八年驿站,飞檐下的铜铃曾惊醒多少驿使的星夜。驿丞房案头的“马符验合”,印证着“八百里加急”的蹄声。驿道的石板路旁,杂货铺里锡匠仍在敲打时光,市井的吆喝声与运河的船笛声交织,仿佛历史从未远去。龙虬庄遗址陶片考古发现的刻画符号线条,比甲骨文早千年,如同先民在时光长河中投下的锚点,碳化稻粒则将江淮流域的农耕史诗推演至新石器时代的晨曦。矗立千年的镇国寺塔的七层飞檐,承载“疏川导滞、钟水丰物”大运河的粼粼波光,无时无刻不在释译着城与水的宿命共生。以水为剑,劈开时光的迷雾,淬炼汇聚成独具一格的“邮驿文化”“运河文明”“江淮文脉”。
二〇一五年暮春,接过任命状时,恰似程派《锁麟囊》中薛湘灵“排山”上场的程式,心中既有“受命于责任”的庄重,也有“万事从头越”的忐忑。身着军装首次出席常委会,恰如《穆桂英挂帅》“捧印”的定格:这“军地双面绣”的针脚要密些再密些,一针一线绣出乾坤,心才踏实。彼时,国防动员体系改革正纵深推进,基层武装工作如何积极适应新形势、开启新征程,成为摆在自己面前的第一道考题。十年间,“起”是每一次任务的起点:从民兵整组到兵员征集,从应急救援到双拥共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悬在心头。办公楼前的杉松正抽新芽,老部长一双老茧手紧紧地握着我说:“高邮这地方,水网纵横三百里,民兵随时都用得上。”他指着墙上被密密麻麻标号标志的防汛地图娓娓道来,那纵横交错的湖荡河道如数家珍。当晚,我直接住进值班室,梦呓中运河倒影映下的盂城驿塔楼,檐角铜铃叮咚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千年邮驿的沧桑。
二〇一六年暴雨季,作为淮河入江水道重要通道的高邮湖水位突破警戒线。接到紧急号令,民兵分队第一时间赶到危工险段。彻夜通亮的指挥应急灯,见证着护坡固堤迷彩队伍几天几夜的不眠不休。残阳如血,将湖边临时休整的战士们疲惫的身影拉得老长。偶然间,我想起七百年前的另一番往事。元至正四年,高邮遭遇特大水灾,张士诚率起义军在此筑堤保城,用草袋装土、芦苇编篱,硬是在洪涛中构筑起一条生命防线。古今两个场景,穿越时空产生了奇妙的共振。忽有渔民划着小木船过来,手捧刚刚采摘的菱角:“大家辛苦了,清水菱尝尝!”推辞不过,接过来咬一口,清甜的汁水在舌尖绽开,混着湖水的水草香,竟成了多年记忆中最难忘的味道。我忽然明白:履职的“起”,不仅是岗位的开端,更是初心的觉醒——“人民武装为人民”的誓言当以行动来诠释。
初次下乡征兵,在界首古街老茶馆遇见张老爹。老人颤巍巍从柜底摸出个铁盒,里面整齐码着儿子当年三等功证书和奖章。“孩在西藏边防巡逻时,救了牧民。”茶碗氤氲的热气中,老者布满皱纹的脸忽然亮起来,“您可得帮我多带几个好孩去部队!”那一刻,我突然懂得,国防的根基不在别处,就在这街头巷尾的殷切目光里。
新时代的春风,吹拂着这片沃土。千年古城正值传统产业转型与新兴产业培育的关键期,纺织服装、机械装备、照明电缆等传统产业仍在扛鼎,光伏储能、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嫩芽已悄然顶开冻土,电商的春潮也在这一年漫过田埂,全国百强县(市)产业结构更为优化。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全国文明城市、全域旅游示范区、世界遗产城市等一系列国字称号,与城市肌理相融,与百姓生活相映。如此,同步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基层武装底气更足、落点更实。
“承”——文火慢炖,意境渐入
“起”是使命的原点,“承”是履职的升温。从此,人与城注定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传统与现代的混响,恰似京剧紧拉慢唱的韵致,夹杂着文火慢炖的哲学。邮城的烟火气,氤氲着汪老笔下的“小确幸”:汪曾祺纪念馆内,手稿与书信静默如诗;文游台上,四贤雅集的墨香化作“少游宴”“大虾宴”的舌尖风雅。早茶铺的阳春面,汤清如运河水。熏烧摊的蒲包肉,香气裹挟着《异禀》中的市井传奇。“春来茶馆”的竹椅上,老人们捧着搪瓷杯,看阳光在青石板路上织锦。南门老街巷尾传来“嗒嗒”声,老锡匠不紧不慢地敲打烛台,古老的锡器已经成为年轻人淘宝的“非遗盲盒”。北门瓮城的谢馥春香粉店,第五代传人小谢正开发“少游醉花阴”香囊,把秦观词牌绣进苏绣。新联会姐妹在菱塘乡的草莓园里笑语盈盈,无人机测绘将盂城驿镌刻进数字经纬。
二〇一八年,随着“一年两征两退”政策落地,突现首季报名率不高的窘境。是沿用“摊派指标”的老办法,还是用新的思维破解新的难题?“铁脚板+大数据”征兵潜力分析数据系统随即应运而生,精准动员每一名适龄高学历青年;开设“从军体验营”,VR模拟战场、无人机实操表演走进青少年身边;全市推行“军人荣誉墙”,让“一人参军、全家光荣”从口号变成看得见的尊崇。当有人担心“当兵耽误赚钱怎么办”,随即推出“退伍军人创业孵化基地”,用事实回答“参军是人生的增值”;城乡义务兵优待金、大学生入伍奖励金一致,实施统筹、统管、统发……多着并举使然,辖区征兵“五率”连续多年位列扬州第一方阵。
那些年,高新区送桥镇率先打造省级规范化基层武装部,菱塘回族女子民兵班在全省民兵竞赛比武中夺冠,红星志愿者协会邀请本土书画家为43位耄耋抗战老兵抢救性画像,“红色邮路”国防教育宣讲团邀请退役老兵和现役立功军人走进校园、走进企业、走进政府机关,民营企业编组民兵优惠政策出炉……过往自有春秋笔,但奋斗的声音永远值得铭记:市领导实地现场办公的关切声,部机关深夜修订方案的键盘声,乡镇专武干部冒雨走访适龄青年的脚步声,民兵队伍“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誓言声。
那些年,城市像一艘蓄势待发的航船,在改革的浪潮中破茧、深耕、蝶变。湖滨生态修复工程启动,退圩还湖的蓝图初现,东方白鹳的栖息地被小心守护,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招才引智创新赋能, 高邮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成功获批,运河·盂城驿旅游休闲街区展现新姿,十万亩高标准农田试点成形,秦邮特钢年产值突破百亿,金飞达工具出口额首超一亿美元,集成充电、监控、WiFi功能的智慧照明产业异军突起,中国集邮家博物馆开馆,邮驿文化主题公园迎来八方来客,绿色地理标志的高邮湖大闸蟹通过电商平台“爬”上北上广餐桌。生态治理的“硬骨头”被啃下……邮城如同一株倔强的芦苇,在苏中平原的风雨中拔节。工厂的隆隆机器、湖水的漪漪涟波、市井的暖暖烟火,交织成发展的多重奏,这座古城正驶向更辽阔的远方。
“转”——险境跌宕,砥砺前行
庚子初春疫潮突袭,这座运河边的古城,像一艘突然搁浅的漕船在新冠疫情的惊涛中摇晃。街巷空了,运河边的老茶馆熄了炭火,连码头上惯常的渔歌也散作零星的咳嗽声。人们隔着窗棂,看春燕掠过空荡的石板路,不知这场湿冷的雨何时能停。
不容任何懈怠与迟疑,“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迅即响彻城乡,邮城人以运河儿女特有的韧劲垒起防疫之堤,村里大喇叭昼夜循环播放防疫须知,志愿者举着测温枪守护在临时哨卡……真正读懂“民兵”二字,是临危受命守城门,连续42天值守233国道,换得无一例感染的战果;是冬夜哈着白气,按户分拣打包蔬菜的双手冻得血红,却托起封控中的扬州主城区万家灯火。那段日子,口罩是“护身符”,消毒水是“护城河”,而超市主副食品架堆积的米、面、油,成了百姓心里最踏实的“压舱石”。最冷的那天,“红十字”碾着冰碴送来成箱的抗原试剂,“咱这车轱辘转得要比风还快,就怕误了大家的急”。晨光正撕开云层——这让我想起幼时看戏,最动人的总不是主角的唱段,而是跑龙套的青衣在幕后默默绷紧的水袖。
又一年春风,再一次吹醒了邮城人。那些曾被疫情冻僵的溪流,又在二维码的涟漪里重新流淌。电商园的灯光彻夜不熄,年轻人对着镜头展示真空包装的盐水鹅,弹幕里飞过“高邮特产”“包邮到家”的欢呼。人们懂得,疫情不是截断河流的巨石,而是磨砺航道的卵石——那些在隔离窗前晾晒的咸鸭蛋,终将裹着时光的盐霜,腌渍出更醇厚的滋味。邮城在历劫余波中坚强站立,迅即开足马力复工复产,迎来新一轮“开门红”。
在“转”中坚守的辩证法:变的是方法,不变的是担当;破的是困局,立的是信念。诚如一名先者所言:“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正值辖区武装工作佳绩频频,几番荣获国家和省级表彰表扬时,无端的非议和责难恰似程派青衣遭遇“倒彩”,伴随疫情莫名而至。非议声最盛时,我正组织民兵前往城南新区勤王村,紧急救援突发EF1-EF2级龙卷风现场的受灾群众。树干断裂随处可见,电力供应中断,一些屋顶被掀翻。在一棵完好无损的大槐树边,年轻的参谋问我:“为什么这棵树没有倒?”我指着不同的树木说:“你看,倒的都是根须浅的新树,而这老树根扎得深、扎得正,便无畏风雨。”面对基层武装历史欠账,议军会上“红脸出汗”的坚持,恰似程派《荒山泪》“夜织”一折中张慧珠含泪织布的隐忍。当高邮再获“省级双拥模范城”时,所有争议化作理解的瞬间,映印《锁麟囊》“春秋亭”一场中薛湘灵与赵守贞的命运交织——需要用时间证明的,终将在历史长河中显影。
“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间随处有乘除”。集体声誉远胜个人荣辱,唯有“造化等闲成壮观”的清醒与“慎乃宪、勉乃训”的自省,才能坚守“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的底线。一切都将留存时间沉淀和历史过往中,“钟铭”与“谤书”皆为前行不辍的动力源。
“合”——螺旋上升,城与人同
这座城,以革新为剑,劈开桎梏,让历史的厚重与时代的轻盈,在螺旋中交融。邮城人在高质量发展转型的阵痛中,终究破茧成蝶,恰似高铁站“好事成双”的展翅大鹏扶摇直上,“邮为精彩”的标语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些年,经济转型的棋局上,高邮落子如飞。高邮大虾产业园“五次蜕变”:从粗放养殖到生态循环系统,从冷链物流到区块链溯源,最后在电商直播间里,头戴VR眼镜的主播带网友“潜入”水下虾田,“透明工厂”的概念让销售额同比增长300%。邮城跻身“全国百个值得去的国内小城”,凭的是“虾兵蟹将鸭司令”的滋滋美味,亦是“运河水韵”的泼墨画卷。“511”现代产业体系视作城市的新骨架——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命健康五大产业集群,如同五根钢索,牵引着十一条产业链在运河两岸生长。二〇二四年春天,当新霖飞集团N型电池系列高效组件下线时,邮城人首次真切触摸到GDP和工业开票过“双千亿”的脉搏。这座城的轨迹,恰似通用机场跑道的延伸:既有光伏产业集群主流的奔涌向前,也有氢能助力支流的迂回试探,更有低空经济与运河文化共生暗流滋养的湿地生态。
城市是千万人共同书写的生命诗行,在螺旋的螺纹中,承接过往,托举未来。螺旋的顶点,是瞻望的起点。田醒民书记正擘画新蓝图:经济指标与文脉传承并重,“站稳扬州第一方阵!”——这是争先进位的号角,亦是螺旋上升的轨迹。
护城河边的柳丝垂入水面,将倒影搅成流动的墨迹。GDP破千亿那日,我站在数据屏前莞尔:原来经济腾飞的曲线,与练兵场上的口号声,本就是一脉相承的铿锵。晴朗无际高邮湖边,第一支新质民兵分队无人机操作训练,影子投在水面,宛如一只振翅的凤凰。基层武装部与退役军人服务站深度融合,真正实现入伍、在伍、退伍全链条无缝衔接。百年老字号“秦邮董糖”白发苍苍的传承人用精湛的制糖技艺书写“家国情怀”,国防涵义的诠释不仅是钢铁长城,也有文化血脉。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掠过盂城驿的飞檐,当国防园民兵们的口号惊醒运河的涟漪,当高邮湖的晨雾与国防林的绿浪交织成画,我知道,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平凡日子,都在书写着不平凡的时代史诗,这种螺旋交融的轨迹渗透在每道砖缝里。
全市党政领导干部国防教育日,特邀江苏省首届最美军嫂——周忠燕深情讲述自己丈夫胡永飞壮烈牺牲十年,才把真相告诉给儿子:年轻的高邮籍军官胡永飞把宝贵生命献给了祖国西南边陲,坚韧的军嫂用柔弱双肩守住一个家……此时此景,聆听者无不动容,爱国、牺牲、奉献,原来如此具体实在、触手可及!
今年春节,我收到一条祝福微信,后附上一幅照片。想起来了,前年新兵欢送会上,那个害羞少年敬礼的照片——今年已是西藏某边防连的班长。这些,比任何奖杯都更让我心安。时刻提醒我,基层武装工作的价值,不在于如何风光靓丽,而在于是否在青少年心中种下爱国报国的种子,是否让百姓觉得“迷彩绿”值得托付。
离任之际,有人问我有无遗憾。我笑答:“看看清水潭马棚湾沿岸的‘民兵林’,那里有我们栽下的上千棵幼树——它们不需要知道栽树人名字,只需向着天空生长。”高邮湖的春水依旧潋滟,盂城驿的鼓声依旧铿锵。若你来访,我若不在,请与军营外的花海共坐。它们见过秦观的离愁,听过汪老的絮语,也终将见证,这座城与这方人,以螺旋的姿态,向更高处生长。
尾声——
十载春秋,起承转合皆成章;仕途人生,钟铭谤书俱为镜。光阴若白驹,蓦然回首,“当时只道是寻常”。昔年栽下的紫藤已亭亭如盖,办公楼前的杉松又添新叶,正应“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禅意,方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境界。临别之际,忽闻窗外莺啼,恍见“杨柳岸,晓风残月”,竟生“此心安处是吾乡”之念。
十年,于历史长河不过弹指一挥,于个体生命却是重若千钧。离别,或许是另一种方式的“归队”。卸任那日,我将十多双迷彩鞋装进行李箱,最旧那双的鞋底,还沾着固堤护坡时湖滨的淤泥。从初来乍到的青涩,到如今与邮城血脉交融;从关注国防建设的“大事”,到在意百姓生活的“小节”,我渐渐懂得:真正的国防,不在云端,而在人间烟火里。而我,历经市委、市政府五届班子,一位与邮城共成长的“国动人”,愿继续做这史诗中执着的注脚,让强军梦绽放于百姓心田。
此刻,窗外春雨潇潇,恍惚依稀十年前接过任命状的情景——把最美好的炙热年华,融进千年古城跳动的脉搏里,站在运河边憧憬未来那时的“我”,正与现在的“我”隔空相望,初心如故,惺惺相惜。岁月如河,奔涌向前,而我们的故事,永远未完待续……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5©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举报邮箱:jubao@gytoday.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