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5 19:54:03 作者:□ 朱延庆 来源:今日高邮
塔,佛教建筑形式。梵语“窣堵坡”,又称浮屠、浮图,晋宋译经时始造“塔”字。最初为供奉佛骨之用,后来也用来供奉佛像、收藏佛经或保存僧人遗体之用。
西安的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历经几次变更,后加建为九层至十层,现为七层,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大雁塔是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为什么叫大雁塔?此名源于古印度“雁塔”典故,相传僧人因大雁舍身供养而建塔。玄奘以此为灵感命名大雁塔。民间还流传玄奘为镇压作乱的河妖,平息水患而建塔。
中华大地的古塔有六七百座,塔身为砖结构、形制为六角形的最多,四角方形塔现有的仅有西安大雁塔、高邮镇国寺塔两座。
高邮镇国寺塔,人称“南方大雁塔”。《舆地纪胜》卷四十三《仙释》:“举直禅师,唐懿宗子僖宗弟也,杖策游方抵维扬之境,观地望气,预留阐化得太平仓基,以其地为镇国禅院。居之,仍赐号举直,后葬于院之隅。”唐懿宗有八子,经考证,举直禅师当为六子吉王李保。吉王李保因未接皇位失意与避祸而遁入空门。史载公元895年,他从国都长安游历到高邮,县西门内城角有一平坦旷地,原是建太平仓(即义仓,谷贱时加价收进,以免伤农;谷贵时减价出售,以利贫民)的地基,环境幽静而美丽。这里西倚平津堰,一堤烟柳,郁郁葱葱,运河流水汩汩,珠湖雪浪滔滔,身临其境,俗念尘思,顿然消失。吉王李保看中了这块地方,便请他的弟弟昭宗李晔在这里建了一寺庙,修行念佛。昭宗李晔答应了他的要求,建镇国禅院,并赐给他举直禅师的称号。举直禅师收了一批又一批弟子,专心致志讲经说佛。镇国禅院的钟声在古运河上空飘扬,清越嘹亮。举直禅师圆寂之后,安葬在院内一角。不久,昭宗李晔仿西安大雁塔立五级方型佛塔一座,以珍藏举直禅师火化后的骨烬(即佛家所言“舍利子”)以及他生前研读过的经卷。北宋时举直禅院改为醴泉寺,因寺内有井而得名。宋神宗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有人发现宝塔中举直禅师遗骸,竟全骨不解,联若钩锁发异光。秦观在《醴泉开堂疏》中写到:“塔闭连环之玉骨,殿藏成锦之贝文。”这表明秦观写此文时曾见到举直禅师遗骸白骨联锁、光莹坚固的舍利子以及佛经。当年,秦观登进士第,真乃奇事也。
镇国禅院还曾改为光孝寺、镇国寺。镇国禅院建院时间当在昭宗二年(公元895年)之后,因昭宗二年吉王李保还在长安,未游方到高邮。镇国寺塔建塔时间当在昭宗在位时,昭宗退位时为公元904年。倘把建塔时间定为公元902年,比西安大雁塔晚建约250年,建筑规模也比西安大雁塔小,但形制、结构等完全仿照西安大雁塔。1983年、1985年,著名古建筑专家陈从周先生曾两次来高邮,在镇国寺塔下流连忘返,将其誉为“南方大雁塔”。镇国寺塔又叫西塔,因它位于高邮城内西门湾,与东门外的净土寺塔遥遥相对。它又曾叫空塔,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塔起火,诸级楼板皆焚,内里烧空故名。镇国寺塔还曾被称做断塔,因清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龙卷风大作,摧毁三级,故名。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重新修建,塔增至七级,即今之形状。
1956年京杭大运河拓宽,镇国寺被拆。为了拉直河道,镇国寺塔本应在拆建之列,有关部门经反复认真研究,最后报请中央,世传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决定“让道保塔”,于是在运河中间留一块近40亩的河心小岛,镇国寺塔耸立其间。
1985年3月31日,为修复奎楼一事,我曾邀请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前来指导;接着,高邮政府准备修建镇国寺塔。陈从周先生到镇国寺塔下实地察看,并说他将派他的弟子建筑史学家、研究宝塔的专家路秉杰先生来邮考察、测绘。
1985年6月13日,路秉杰先生来高邮,我全程陪同。路老师在镇国寺塔下认真仔细观察,从不同角度拍了几十张照片,又用微型录音机边看宝塔,边解说宝塔的特征,回去整理成文字。他在烈日下工作一个多小时,认为镇国寺塔是唐代的骨子、明代的面孔,即唐骨明表,其外表和构造与西安大雁塔很相似,是南方的大雁塔。在全国六七百座名塔中,镇国寺塔位于中上游,很有气势,修复很有文物价值。其基础未被破坏,维修约要15万元(包括地下水的处理)。如果当年修,八月份可派人来测绘;需要补砌的塔砖可请陈从周先生在苏州陆慕古砖瓦厂定制。
1985年8月,高邮政府决定修缮镇国寺塔,从塔基到塔顶的脚手全部搭好。因需要用电(其时西堤尚未通电),供电局免费将电缆通过运河到塔底。但因种种原因,修缮工程没有继续实施。
2001年6月至2003年9月,政府在河心岛重建镇国寺。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政府对镇国寺塔进行整体维修,塔体现存唐砖、宋砖、明砖,并保存明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岁次丙午重修、清宣统元年修葺的文字记载。现塔高35.36米,底宽8.6米,周长34.4米。2014年3月,镇国寺塔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镇国寺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高邮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镇国寺塔古朴、端庄、典雅、壮观。登塔远眺,高邮湖烟波浩渺,水天一色,群鸭阵阵,帆船点点。落日映照下的镇国寺塔更具风采,是一幅色彩绚丽的风景画:落日的余晖将运河水染得红灿灿一片,古塔在运河中映下倩美的倒影;微风乍起,涟漪阵阵;那涟漪是红的、亮的、动的,塔影则随风荡漾,那塔影也是红红的、闪亮的、波动的……
镇国寺塔是古运河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时时射放出中华民族悠久、文明的熠熠光辉。
镇国寺塔是一位忠诚、英武的卫士,日夜守卫着秦邮古城,笑看古城现代化新征程中的新面貌。
镇国寺塔又像一位恂恂敦厚的长者,凝眸迎候着各方来的嘉宾。
陈从周教授第一次来高邮时,在渡船上就口占一首七绝《高邮镇国寺塔》:“归程回首步犹迟,古塔斜阳系去思。不惜秋波重一转,水中陆上两相宜。”陈从周教授回上海后又写了一篇《春帆得意上高邮》,刊在《新民晚报》(1985年8月11日)上,盛赞镇国寺塔:“凝重碩秀,很有地方的性格。”“这仿佛是高邮的代表建筑。”“水的变化太妙了,景的形成太多了,风帆,水 ,芦丛,鸭群,历历若绘,平淡质朴的村居,映在朝晖与夕阳中,而空气的净洁,恬适极了。”在陈从周教授的笔下,镇国寺塔又别具情韵了,它牵动着多少墨客骚人的情思,引来了多少动人的丹青歌吟。
高邮人应当到西安看看大雁塔,那是高邮镇国寺塔的原版;西安人也应来高邮看看高邮的镇国寺塔,这是西安大雁塔的再版。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5©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举报邮箱:jubao@gytoday.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