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5 21:17:20 作者:□ 记者 郭萌 来源:今日高邮
陈特平(1916—1944),原名陈树谷,又名陈如谷,浙江省上虞县通明乡人。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四军军部侦察连指导员、江都县委宣传部部长、高邮二区区委副书记等职,1943年12月25日在袭击敌税卡战斗中负伤被俘,1944年1月8日英勇就义于高邮张庄,年仅28岁。其遗物两封家书及墨盒现存高邮革命烈士纪念馆,成为重要的革命历史文物,见证着这位年轻共产党人如何以笔墨书写理想、用生命诠释忠诚。
烈士遗物见初心 家书墨盒诉忠诚
近日,记者走进高邮革命烈士纪念馆的展厅,只见玻璃柜中两张泛黄的信纸静静陈列。纸张边缘已微微卷曲,墨迹却依然清晰:“说感性与理性是相对的发展吧!那么我这次离开上虞真有一种描摹不出的心境……”“来的时候,因为怕各种麻烦,我没有乘便车……”这是1940年4月,陈特平从家乡浙江上虞赴皖南新四军军部教导队学习时,写给亲人的两封家书中的片段。透过墨迹,一个年轻革命者的柔情与坚毅穿越时空,直抵人心。
信纸旁静静躺着他生前使用的墨盒,墨盒表面已经氧化发黑,但盒盖上“抗战到底”四个字仍依稀可见。这方朴素的墨盒,曾陪伴他伏案疾书,记录下革命征程中的点点滴滴,见证了一个热血青年如何用笔墨书写理想,用生命践行誓言。
细细品读这两封家书,字里行间跃动着一段惊心动魄的旅程:为躲避敌机扫射临时改道枫桥,遭遇黄包车夫“敲竹杠”的窘迫,在金华朋友家“逃警报”的惊险……而在这些艰险经历之外,更令人动容的是他对亲人欲言又止的牵挂——“到那边再给你们信”“有机会下次可多报告些”。这些克制的字句背后,是一个革命者家国大义与儿女情长的交织。
然而,历史的笔锋总是如此残酷。1944年,年仅28岁的陈特平在高邮张庄的麦田里被敌人活埋,殷红的鲜血浸透了他誓死捍卫的这片热土。站在展柜前,我们仿佛看见他在昏暗油灯下用这方墨盒研墨书写的专注神情。墨盒里的墨水早已干涸,但它曾经润泽过的,是怎样一颗赤子之心?
革命历程显本色 严刑不屈铸英魂
展板上的史料清晰地勾勒出陈特平短暂而光辉的革命生涯。1938年4月,他在上虞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赴皖南学习后任新四军侦察连指导员;1941年皖南事变中受伤被俘,关入上饶集中营。五个月后,他与战友成功越狱,拖着伤腿步行一个多月回到家乡。母亲见他“一身破衣,骨瘦如柴”而泣不成声时,他说:“你是不是怕我死呀!不要紧,我是不会死的;即使死了,是为人民大众而死,也是光荣的。”展板上,有一张陈特平的黑白照片,只见他面容清癯,眉宇间却透着一股凛然正气,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仿佛穿越时空,向我们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中的赤诚与坚贞。
家书中那段朴实无华的文字格外触动人心:“这几天生活倒不这样单调,为了逃警报,常常到野外去看书。”这种在枪炮声中坚持学习的精神,恰是陈特平革命生涯的真实写照。1942年下半年,他调任高邮二区区委副书记,面对日伪据点林立的险恶环境,他白天组织群众开展反伪化、反征粮、保夏收等斗争,掐断敌伪粮草和经费,逼其撤离,晚上仍坚持阅读和写作,用笔墨记录斗争经验。
1943年冬天,日伪军又变换手段,设立税卡,收税收捐,老百姓深受其害。1943年12月25日下午,陈特平组织两名敌工干部突袭位于高邮十里尖附近的敌伪税卡时,腿部中弹不幸被捕,敌人把他带到张庄据点,一路上留下了他的血脚印。他遭敌诱降、毒刑拷打、百般折磨,仍坚贞不屈。1944年1月8日夜,年仅28岁的陈特平被敌人活埋在张庄南面的麦田里,用鲜血浇灌了这片他誓死保卫的土地。
红色村庄焕新颜 精神传承励后人
如今,在城南新区,一座以陈特平烈士英名命名的村庄——特平村正焕发着新时代的勃勃生机。白墙黛瓦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地掩映在绿树繁花之间,平坦的村道上不时传来孩童们银铃般的欢笑声。村庄庄严肃穆的纪念广场上,“陈特平烈士之墓”在苍松翠柏的环抱中巍然矗立,仿佛一位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热土。
1944年2月12日,张庄胜利解放。第二天,高邮二区民兵教导员万正在地方干部、群众协助下,找到了陈特平被活埋的地点,重新安放烈士遗体,立碑撰写“尽忠报国”四个铿锵有力的大字。当地政府和群众为悼念陈特平烈士,将烈士就义所在地湖公乡命名为特平乡,后为特平村,并重建墓碑,将距离墓碑200米处的一座桥命名为特平桥,永志怀念。每逢清明时节,来自周边学校的师生们都会前来祭扫,在纪念碑前聆听陈特平烈士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
从家书中字字深情的赤子心语,到刑场上气壮山河的凛然正气,再到这片以英名命名的红色热土,陈特平烈士的精神如同不灭的火种,照亮着一代代人的前行之路。八十载春秋过去,在这片浸染着先烈热血的土地上,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在绘就,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乐章正在奏响。特平村的每一寸土地都在诉说着:英雄从未远去,他的精神已化作春泥,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每一株麦苗、每一朵花开。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5©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举报邮箱:jubao@gytoday.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