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网络辟谣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抗战老兵彭飞:从烽火战场到田埂家园,用一生诠释忠诚与坚守

2025-08-20 20:10:33    作者:□ 杨晓莉    来源:今日高邮

城南经济新区上庄村有一位令人敬佩的老人彭飞,今年98岁,是我市目前为数不多健在的抗战老兵之一。彭飞1928年出生,1944年投身军旅,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亲身经历了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也见证了解放战争的波澜壮阔。在解放战争期间,他不幸受伤失去了左臂,后于1951年退伍还乡。

日前,记者来到彭飞老人家中采访。尽管老人年事已高,记忆有些模糊,但当谈及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时,他的眼神瞬间变得坚定。

幼年坎坷 16岁少年投身游击抗敌寇

彭飞命运坎坷,幼年不幸痛失双亲,是吃百家饭长大的。16岁那年他毅然报名参加了当地的游击队,成为了部队里年纪最小的士兵。彭飞回忆,当时带他加入游击队的是一位名叫卜正名(音译)的共产党员,担任游击队二队长。一起参加游击队的还有同村小伙伴周其富(音译),后来周其富在一次游击战中英勇牺牲了。

加入游击队后,彭飞拥有了生平第一把枪——老式步枪,那是打一枪就得扳一下枪栓的“老古董”。这把枪,成了他的随身宝贝,跟随他多年,在战场上出生入死。

“参了军,就得时刻准备着上战场。”彭飞记得,刚进游击队不久,他和战友们就迎来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在邵伯与敌人正面交锋。当时,我军武器装备简陋,而敌人却拥有洋枪大炮,杀伤力极大。然而,我军战士毫不畏惧,凭借对地形的熟悉以及老百姓的拥护,巧妙地运用战略战术,打一枪换一地,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走,最终成功击退了敌人。

“我们熟悉地形,还有老百姓的支持和掩护。敌人除了枪炮外什么都没有,光凭这一点,我们就能打赢他们。”彭飞骄傲地说。每一次胜利后,战士们都会把敌人的武器缴获过来,逐步淘汰老式步枪。后来,大部分战士用上了先进的武器,而这些武器,都是战士们用生命和鲜血从敌人手中夺来的。“在战场上,战斗的激烈程度超乎想象。我们不怕死,敌人怕死。他们只要觉得自己没有打胜的可能,就会立即举手投降,像霜打的茄子——蔫了。”彭飞说。

除了冲锋陷阵外,彭飞在革命队伍中还担任过通信兵,负责送信。那时候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送信全靠双脚走。他最远的一次送信任务是跑到山东,前后走了一个多星期,脚底磨出了水泡,每走一步都钻心地疼。有时候遇到敌人把守通道,他就想尽办法混过关卡,每一次任务都充满了未知和危险。

渡江血战 断臂之痛见证生死与荣光

彭飞的一生,充满了惊心动魄的战斗经历,而渡江战役是他生命中最惨烈、最难忘的一战。

“那晚的江风,带着刺鼻的血腥味,还混着浓烈的硝烟味,直往嗓子眼里钻。”彭飞静静地坐在藤椅上,岁月在他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那空荡荡的左袖管被风轻轻掀起,好似在诉说着往昔的悲壮。他缓缓抬手,用布满老茧的右手将其按好,指尖微微颤抖,仿佛在触摸那段尘封已久的记忆。“我们乘坐的那条木船,小得可怜,上面载着我与两个朝夕相处的战友。船刚划过江心,对岸敌人的炮弹便如冰雹般铺天盖地砸来。刹那间,红的火、黑的烟交织在一起。”

说到此处,彭飞的右手不自觉地摩挲着左臂残端。那里的皮肤已结成厚厚的茧,像是岁月给往事盖下了沉重的印章。“我看到旁边的船被炮弹击中,像一片树叶一样瞬间被卷进汹涌的江水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老人回忆道,当时,他和战友们正奋力地划船,突然一阵剧痛袭来,一颗子弹打中了左胳膊,鲜血直流。那时候,他根本顾不上疼痛,满脑子就想着往前冲,冲过对岸就是胜利。

然而,又有一颗炮弹在船边炸开,强大的冲击力让他眼冒金星,瞬间失去了意识。“醒来时,已经不知道过了多久,浑身难受得要命,仿佛泡在滚烫的水里。睁开眼,我看到两个战友趴在我身上,早已没了气息。是他们的身子给我挡了一下,不然我早就牺牲了。”老人声音低沉,喉结微动,眼中泪光闪烁。

“我昏死过去前,就感觉胳膊越来越沉,像灌了铅一样。后来才知道,那是血凝固了。”后来,彭飞被送到医院,但由于长时间没有得到救治,伤口感染严重,最后不得不截肢。“我虽少了半只胳膊,但和牺牲的战友比起来,能活下来已是万幸。”老人平静地说。

在医院休养一段时间后,由于手臂残疾,彭飞怀着对部队的无限眷恋,于1951年退伍回家。从此,他将那段血与火的记忆深埋心底,带着对战友的思念,继续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强前行。

深藏功名 牢记党恩扎根田野一辈子

退伍返乡后,彭飞的生活开启了与往昔硝烟弥漫截然不同的篇章。 虽然左臂的残端如同一个无声的烙印,阴雨天常常隐隐作痛,但彭飞的精神从未被身体的残缺打倒,和同龄人一样,他娶妻生子,一头扎进田间地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就像田埂上坚韧的庄稼,在生活的土壤里扎根生长,把日子过得扎实又饱满。那些战火纷飞、惊心动魄的记忆,被他深埋在心底。

“父亲从不跟我们讲自己的功劳,总是念叨着‘要惜福’。”采访中,彭飞的大女儿彭菊香告诉记者,小时候,姐妹几个追问父亲胳膊是怎么没的,他总是笑着搪塞过去。直到有一回,最小的妹妹发高烧,喊疼不肯吃药耍起了小脾气。父亲坐在床边,神情严肃又生气地说:“你这点疼算什么?当年枪弹如雨,不少战友牺牲,江水都被染红了。”那一刻,姐妹几个才知道父亲原来是个了不起的英雄,才真正感受到父亲曾经经历了怎样的生死考验。

“过去每次上战场,都没想着能回来。现在能过上安稳的生活,是命大,更是许许多多战友用命换来的。” 采访中,老人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哽咽,满怀深情地说,是党把自己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培养成了一名坚强的战士;是战友们用热血和生命,换来了如今这来之不易的和平。这份沉甸甸的恩情,他一直铭记于心。

“党从没忘记我们这些老战士。” 彭飞笑着说,眼角的皱纹里盛着满足,“虽然胳膊残了,但政府给我养老、给我看病,日子过得很踏实。这样的幸福生活,以前想都不敢想。”

如今,彭飞和老伴身体康健 ,四代同堂。每到节假日,孩子们回来后总围在老人身边。老人看在眼里,喜在眉梢。即便如今生活富足,老人依旧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作风。衣服破了,他舍不得扔,总是让家人修补好后再穿;饮食上,粗茶淡饭就让他感到满足。“要是看到子孙们乱花钱,他还会特别严厉地批评大家,教导孩子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大女儿彭菊香感慨地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父亲的言传身教让我们受益终身。”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5©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举报邮箱:jubao@gytoday.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在线投稿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