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1 21:07:32 作者:□ 何秋华 来源:今日高邮
李仲明先生,在高邮颇负盛名。因为他外语教得好,对学生管得严,成为了学生和家长追逐的名师。
我与李仲明先生,他说是“三同”,同乡、同学、同事。说得客气,其实,他是无锡人,我是江阴人;在江苏师院,他在外语系,我在政教系;在高邮中学任教,也就搭班教高三毕业班十年,从1978年到1988年。工作期间,“各人自扫门前雪”,各司其职;退休以后,各回各家,少有来往。相互间,也就是相识不相知的状态。
当今信息时代,网络发达,信息传播的速度,瞬间超越几十年的交往 。
工作出色
2023年4月,我在邮中八四届高中毕业生孙国强老师的一篇回忆文章中,具体地了解了李仲明先生的工作情况,非常佩服。
他备课充分,上课时不需要翻书、看备课笔记;板书认真,一黑板一黑板,从左上角写到右下角,密密麻麻,整整齐齐;他要求学生单字要会背会写,默错了罚写100遍;当时高考,非英语专业还没有要考“听”“说”,但他说,英语是用来交流的,目的是运用,必须会听、说。由于当时英语基础打得扎实,后来不少学生凭借出色的英语,得以出国深造、发展;有的学生还担任了跨国公司中国区的负责人;还有一位学生特别优秀,当年是扬州市的文科状元,后来先后出任我国驻外大使、中联部发言人等。
李仲明先生上课严,下课还能和学生打成一片,踢足球、游泳等。学生说,“李老师上课训我们,下课和我们一起玩呢。”
星期天,他常到学生宿舍,看看没有回家没有上街的学生,问问家庭情况,摸摸床上的被褥,嘘寒问暖,说些鼓励的话。镜片后的目光不再严厉冷峻,而是那样的和蔼可亲。
1984年高考,7月9日下午考英语。午饭后,他快步走进学校大礼堂,跳上八仙桌,学生欢声雷动,他像临战的将军,双手向下一压,全场鸦雀无声。他一边板书,一边急切地讲述下午考试时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那年高考,高邮中学的录取率在全县名列第一。
真诚善良
李仲明先生出生于无锡农村阳山的贫苦农家,他为人真诚善良。
1969年4月,他去高邮三垛看望一位姓徐的老师,在返回泰兴口岸中学的途中,遇到一对从宝应逃荒出来的母子。她们脸色青黄,饥肠辘辘,干粮袋里只有几个茨菇。李仲明先生触景生情,想起了自己苦难的童年,流下了同情的泪水。他把徐老师刚买给他的“三垛小蛋糕”,拿了一半给小孩,又把仅有的钱和粮票给了她们。年轻的母亲千恩万谢。
李仲明先生出身贫苦,特别同情来自农村的家庭困难学生。从三垛中学到高邮中学,一直资助贫困生上学,践行不断。他性格刚烈,嫉恶如仇,曾不顾个人安危,斗歹徒、抓小偷,见义勇为。
热爱学生
李仲明先生最可贵最值得尊敬的是,他不但工作认真,而且发自内心地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对学生满腔热忱。
古代有谚语,“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教师工作的艰辛,让很多人望而却步。而李仲明先生却非常热爱教师这个职业。他看到学生成为栋梁之才,就觉得教师工作特别有意义,自己也很有成就感。他常说,做老师真好,如果有下辈子,他还是选择做老师。他能记得教过的大部分学生的名字,记得他们是哪个乡镇来的,被什么大学录取的。他的心里装满了学生,而学生心里也牢记着他。疫情期间,有学生从瑞士寄口罩给他;还有的学生送阿富汗玉石平安扣给他。学生都希望他健康快乐。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5©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举报邮箱:jubao@gytoday.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