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网络辟谣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高邮长吟“邮之歌” ——纪念盂城驿开设650周年暨《古代驿站·盂城驿》邮票发行30周年

2025-10-30 19:50:13    作者:□ 倪文才    来源:今日高邮

有则谜语流传甚广:“飞机寄信”,谜底是“高邮”。这轻巧的隐喻,恰似一把钥匙,叩开这座古城与“邮”缠绵千年的缘分。

高邮之名,自诞生便与“邮”血脉相连。回溯至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后,为传政令、固天下,嬴政于古邗沟中段要冲“筑高台、置邮亭”,“高邮”之名由此镌刻进历史长卷。

襟带邗沟,枕倚运河,高邮自秦汉便是邮传要地。唐时水驿添设,水马驿道并行,如琴弦般在江淮大地上铺展;宋设迎华驿,元置高邮驿,后易名秦淮驿,驿铃清脆,穿越朝代更迭。

明洪武初年,太祖朱元璋深谙驿站之重,称帝未及一月便诏令天下设水马站、递运所、急递铺。洪武八年(1375年),盂城驿于高邮南门外应运而生。四百载寒来暑往,驿马踏遍烟尘,直至清康熙年间移至城内州署西马厂,终在1912年裁驿归邮,为一段邮史画上句点。

驿站如纽带,一头系着高邮的市井繁华,一头连着天下的风云际会。多少名臣雅士、帝王将相在此驻足,或歇脚于驿馆,或挥毫于案头。他们带来远方的讯息,也留下诗词文赋、逸闻佳话,让邮驿文化如运河水般,在岁月中沉淀出醇厚底蕴。

时光流转,盂城驿曾一度掩于市井,沦为厂房民居。1985年全国文物普查中,它重见天日,牵动起各界目光。在国家与省邮电部门的擘画支持下,高邮市政府精心修缮,1995年8月17日,这座古驿重新焕彩迎客。如今,它是全国保存最完好、功能展示最全面的驿站,如一枚活态的邮驿史印章,盖在江淮大地上。

高邮未止步于守护古驿的物质形态,更执着于深挖邮驿文化的精神内核。1995年同日,高邮携手邮电部文史中心、中国社科院研究所、中国明史学会,共办邮驿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七十四位来自日本、台港澳及内地的专家学者齐聚,共识如炬:古代邮驿的“开拓、敬业、协作”精神,“安全、快捷”初心,于当代邮政乃至百业仍有深远回响,弘扬邮驿文化,实乃当下之要。

自那时起,高邮市委市政府以邮为魂,大力弘扬邮文化,确立打造“东方邮都”的宏愿。八届中国邮文化节接连绽放,2019年江苏省首届快递员节亦在此启航。邮文化在新时代续写华章,“传递信息、沟通联系、促进发展”的使命愈发鲜明。高邮人以“邮”聚人心、提素养,以“邮”会友、以“邮”兴城,邮文化节更成了招商引资、文旅融合、振兴地方的璀璨舞台。

为让邮文化薪火相传,2016年,高邮斥资筹建中国集邮家博物馆,2017年10月28日,这座被誉为“驿邮相依,上善之举”的场馆于盂城驿东侧揭幕。三千平方米占地,一千四百六十平方米建筑面积,门前碑石上,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原会长杨利民题写的馆名苍劲有力,集邮家孙少颖撰联“集邮家史集高邮,博物馆文博中华”,字句间尽展邮韵风华。馆内八个展室与中华集邮文献馆相映,展品琳琅,陈列雅致,静静诉说着中国集邮的百年故事与集邮家的赤子情怀,被誉为“集邮家的心灵归属地”“集邮爱好者心中的灯塔”。

开馆八载,访客如织,三十余万人次在此触摸邮史温度。馆内活动精彩纷呈,馆藏日益丰赡。2018年10月15日,时任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在时任高邮市委书记勾凤诚的陪同下参观考察中国集邮家博物馆,给集邮家博物馆以很大鼓舞。2019年11月29日,万国邮政联盟国际局总局长侯赛因、副总局长克里瓦兹、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赵厚麟,在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江苏省邮政管理局局长张水芳的陪同下参观考察中国集邮家博物馆,给集邮家博物馆以充分的肯定。央视《影像方志》《乐游天下》等媒体纷纷聚焦,让这颗集邮领域的明珠愈发璀璨。

高邮的文化印记,五次跃然方寸邮票之上:1995年,《古代驿站》邮票首印盂城驿风华;2009年,《京杭大运河》小型张定格镇国寺、秦邮亭与高邮湖的倩影;2010年,《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小本票载录秦观《鹊桥仙》的婉约;2012年,《宋词》小全张再现少游词与七夕情;202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纪念邮票,我市侵华日军向新四军投降处旧址《胜利时刻》雕塑展现其中。

这里的集邮之风,如运河水般浸润市井。市民多有藏邮传统,箱柜间的邮品,皆是承载岁月的文化信物。2003年,“中国集邮之乡”美名加身;2011年,“全国集邮文化先进城市”荣光再至。高邮市集邮协会下设的文献集邮、“五一”集邮、大运河集邮、生肖集邮、妇女集邮等5个分会,五千余会员秉持“弘扬集邮文化,服务中心工作”初心,环境保护、关爱残疾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纪念七一、庆祝八一、纪念大运河申遗十周年、勤政廉洁幸福从政、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等主题邮展次第登场,邮票更成了机关党课、校园课堂的生动教材,让邮文化在代代相传中焕发新机。

2024年5月,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家瑞调研高邮集邮事业,踏访盂城驿、集邮家博物馆,寄语“传承推广‘高邮经验’”,既是肯定,更是期许。

从秦邮亭的马蹄到盂城驿的驿铃,从泛黄排单到斑斓邮票,高邮以“邮”为轴,串联起两千年文明密码。当大运河波光依旧映照着古驿飞檐,当高邮湖夕照点亮集邮册上的方寸山河,“邮”早已超越信使之责,化作古城的文化图腾与精神家园。

这是高邮的根与魂,一支“邮之歌”,从秦汉唱至今朝,且将继续在岁月长河中,低吟浅唱,余韵悠长。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5©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举报邮箱:jubao@gytoday.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在线投稿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