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4 19:28:40 作者: 来源:今日高邮

以头部引领与技术创新赋能新能源产业升级
——访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 邱新平
“这是我第三次来高邮,距离上一次已时隔10年。再次踏上这片土地,高邮的巨大变化令人惊叹,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经济发展,都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态势。”23日上午,受邀来邮参加2025(第十九届)动力锂电池技术及产业发展国际学术论坛的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邱新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道。
邱新平教授不仅是清华大学化学系的博士生导师,更是先进化学电源领域的权威专家。他长期致力于以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涵盖重整制氢)及储能用液流电池为主的先进化学电离源的基础及应用研究。其研究方向广泛且深入,包括新型电池材料、电催化材料、电解质材料、电极反应过程动力学以及新型电池生产工艺等。凭借卓越的科研能力,他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863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等重要合作项目,还被中国电池工业协会聘为高级专家委员会高级专家,目前担任《电池工业》杂志主编,在行业内具有深厚学术造诣与广泛影响力。
谈及此次在高邮举办的论坛,邱新平感触颇深:“选择高邮,正是看中了它独特的优势。高邮既需要引入高附加值、能推动整体行业发展的新技术,又拥有承接这些技术落地的良好基础。”他表示,江苏是制造业强省,高邮地处江苏中心,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这里的人们兼具江南人的灵动思维与江北人的淳朴品质,产业发展拥有良好的人文环境。举办这样的论坛,是双向赋能的好事,一方面能将产业前沿信息引入高邮,为当地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另一方面也能将高邮发展新能源的相关信息传播出去,提升高邮在行业内的知名度。
“虽然高邮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新能源产业基础,但与一些先进地区相比,仍存在差距,具体表现为龙头企业数量较少、可再生资源相对不足、产业链完整性有待提升。”邱新平指出,头部企业是产业链的“压舱石”,高邮需聚焦头部企业招商,以龙头企业牵引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持续完善产业生态;同时要紧跟动力电池技术迭代节奏,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电池行业技术更新日新月异,机遇永远留给紧跟潮流的实践者。保持对新技术的敏感度与承接力,是高邮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邱新平表示,作为科研工作者,他深感有责任为高邮发展助力。他希望通过产学研协同发力,帮助高邮在新能源产业领域突破瓶颈、扩大优势,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记者 杨晓莉

“高邮为新成果展示与产学研融合提供重要平台”
——访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 吴川
“高邮作为本次论坛的承办地,不仅集中展示了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也为当地企业与科研机构搭建了对接前沿技术的桥梁。”23日上午,2025(第十九届)动力锂电池技术及产业发展国际学术论坛组委会副主席、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吴川称赞道。
吴川于1993年进入北京理工大学就读,先后获得精细化工专业工学学士学位和应用化学专业博士学位。自1997年起,他师从吴锋教授(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致力于能量储存与转换体系及关键材料研究,包括锂、钠、铝、锌、钙等金属离子电池以及相关电池新体系;开展多电子反应电极材料、新型储能材料、洁净能源催化剂的制备、界面、构效关系研究等。凭借深厚的学术积累,他入选国家高层次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优秀人才多项人才计划,现任Science伙伴期刊《Energy Material Advances》副主编。作为项目负责人,他主持了国家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在二次电池材料领域取得系列创新成果,荣获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创新一等奖、二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等荣誉;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
谈到锂电池技术的发展,吴川说道:“我国锂电池技术在上世纪90年代至今的三十年左右时间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能量密度不断获得突破,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比如储锂电极材料比容量如何持续提升,如何进一步优化电池集成工艺,如何在追求更高性能的同时统筹考虑成本控制、循环寿命和电池安全……这些都是需要继续探索的方向。”在他看来,高能量密度电池不仅是国内科研界和产业界重点攻关的领域,也是国际竞争的焦点,除了综合性能较为突出的锂离子电池之外,其他新型二次电池体系也在快速发展。
“锂电池已在电动工具、便携式电子产品、规模储能等多个重要领域展现出活跃的应用态势,在电动汽车方面表现尤为亮眼、潜力巨大,这与高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高度契合。”吴川进一步表示,此次来到高邮,了解到高邮新能源产业集群规模已突破500亿元,拥有全省唯一的以电池工业为主题的专业化产业园,汇聚大量优质企业,希望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推动学术交流与产业互动,从电池技术层面为二次电池的持续发展注入动力,同时也为高邮的锂电池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记者 木杉

以学术论坛为媒 助高邮打造新能源产业名片
——访江苏英联复合集流体有限公司总经理 翁伟嘉
“我们承办本次学术论坛,旨在聚焦当前各类先进电池及其材料的创新研究与产业化应用最新进展,为动力锂电池产业注入前沿学术力量。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样的会议,助力高邮打造‘新能源光储充’产业名片,吸引更多企业和学术界关注高邮、参与高邮经济建设。”23日上午,2025(第十九届)动力锂电池技术及产业发展国际学术论坛承办方之一——江苏英联复合集流体有限公司总经理翁伟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悉,江苏英联复合集流体有限公司的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复合铜箔、铝箔项目位于我市经济开发区,总投资30.89亿元,用地约300亩,新建厂房及附属用房20万平方米,规划建设134条复合铜箔生产线、10条复合铝箔生产线及配套设备。项目全面达产后,预计年产复合铜箔5亿平方米、复合铝箔1亿平方米,实现年开票销售36亿元。目前,项目产能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主基地建设完成,并配备了5条日本爱发科复合铝箔生产线和5条复合铜箔生产线,相关产品已导入全球头部企业进行验证测试,实现量产并形成批量化业务。翁伟嘉说,当前锂电池产业竞争激烈,同质化程度较高,必须走差异化路线。英联生产的复合集流体相较于传统集流体,在能量密度、电池轻量化方面具有优势,更关键的是显著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性,有效解决着火、爆炸等隐患,推动锂电池更安全地进入日常生活。
谈及选择在高邮投资的原因,翁伟嘉表示,高邮在长三角地区新能源电池领域,产业配套完善、制造基础扎实、应用示范活跃,产业生态优势显著。此外,高邮营商环境优质,项目建设支撑有力。
作为国内动力锂电池领域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高端学术盛会,动力锂电池技术及产业发展国际学术论坛已成功举办十八届。此次首次落地高邮,离不开英联公司的积极推动。翁伟嘉表示,在“双碳”战略和高质量发展要求驱动下,电化学能源领域前景广阔,但也面临提升本质安全、加速技术迭代的挑战。因此,英联致力于引入这一学术论坛,助力高邮在“光储充”领域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城市发展战略夯实基础。英联公司也在此次论坛上展示了复合集流体新技术及应用成果,推动行业交流与合作。翁伟嘉透露,公司正积极布局前沿材料研发,包括固态电池用的锂金属负极、双金属集流体,以及适配不同固态电解质的创新材料。
翁伟嘉表示,未来,英联将继续以高邮为总部基地,深化技术研发,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优化产品性能。同时,公司也将积极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高邮,通过举办论坛等活动,持续提升高邮在“光储充”领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记者 郭萌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5©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举报邮箱:jubao@gytoday.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