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父亲的姓氏

2011-01-18 00:00:00    作者:毛德银    来源:今日高邮

父亲说,1939年的那个冬天异常寒冷,河面全都结冰。就是在那个很冷的凌晨,他扔下了罱泥的罱子,乘着天没亮,从三垛柘垛河出发,就投奔驻扎在兴化沙沟镇的新四军去了。当夜就和日本鬼子干上了,一直打到天亮时分。参军一天的父亲因此一仗缴得一支长枪,指导员喜欢加激动,说父亲有不怕死的劲头。一仗打胜了,大家开心。指导员对父亲说,从纷飞的子弹中看到了你的机灵,把你编入“短枪队”吧(就是侦察班)。在问父亲叫什么名字时,父亲想,我本姓张,是个孤儿,几年前做了姓茆家的人,不如还姓茆吧。未作多想随即答道:茆有余。指导员问什么“毛”?父亲答我不识字,不知什么茆,只听识字人说很难写。指导员想难道还有几个毛不成。指导员在不识字的战士面前是个文化人,但也是参了军后才认识字的,也未作多想,就果断地说,为了省事,就姓毛主席的毛吧。父亲说行。从这以后,这个连队的花名册上有了“毛有余”三个字。

战争年代,部队主要有两大任务,一是打仗,二是识字。打仗之余,要组织不识字的战士进行文化学习,要学认字、写字。父亲在这当中除打仗用心,认字写字也非常用心。十年军旅生活,除认了许多字外,还能写出一手的好字。从此后,父亲对毛、茅、矛、茆有了新的认识,认为还是“毛”最好,易认易写。

1949年父亲负伤后未能随部队南下,伤愈即复员回到家乡。第一站父亲还是来到三垛镇姓茆的住处,除人去房空外,一堆废墟。父亲想问问周边邻居,邻居们看到父亲是个“兵”的穿着,特别畏惧,不知这个“兵”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因为1949年高邮属第二次解放,二次解放前夕,老百姓曾吃过国民党还乡人员的苦头,所以,见兵就怕,未答话语,白天也纷纷关门。无奈,父亲只好回到当年车逻乡原姓张的住处,在本家姓张的几个堂房侄子家轮流住着。因为父亲做过茆家的上门女婿,也没有个姓张的名字,大家都叫他“老毛”。此后不久父亲分到逃亡地主家的房子,正式有了家。再过不久又分到了几亩田。分田时,村里来了个工作组,组长是个戴眼镜的年轻人,上衣口袋挂两支钢笔,他这身装饰是个绝对的文化人。大伙除盯着他的两支笔外,还有点畏惧他。开会时他翻看着分到田的人名单,当他看到“毛有余”三个字时问道:谁是毛有余?父亲坐在他边上,就站起答道,我是毛有余。眼镜组长用手指在桌上划着“毛”再问,你姓这个毛?父亲答是的。问:你怎么能姓这个毛呢?答:我的指导员给起的。眼镜组长淡笑笑,声音压得低低的,同志呀,你不能姓这个毛。声音跟着又大起来,你怎么能够跟毛主席姓呐。——我给你改个草头“茅”吧,以后就用茅草的“茅”。说着眼镜组长在喝水的碗里沾了一下手指又在桌上写了很大的“茅”。父亲当时三十出头,血气方刚,憋着气,说不出话,上去就给眼镜组长一个大嘴巴,打得眼镜组长猝不及防,把架在脸上的眼镜一下打掉地上。这一突发举动让所有人惊呆,一个不敢出声。父亲这才喘着气说,老子姓什么叫你管,老子跟毛主席打了十年的仗,毛主席都没有说不许和他姓,你算个什么玩艺……参会的几个年岁大的七嘴八舌地说,是啊、是啊,我们叫惯了“老毛”,许多人都认识这个毛字,组长你用这个茅草的茅也确实难认难写。眼镜组长捡起眼镜捂着脸只好说,姓毛主席的毛,姓毛主席的毛。自那天打了眼镜组长的嘴巴起,父亲也当了村干部,直到90岁去世。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