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14 00:00:00 作者:陈其昌 来源:今日高邮
——大淖人物寻访录之二
卖熏烧的王二1996年寿终正寝的时候,他万万想不到自己的名字会随着《异秉》传到海内外。诚然,没有汪文,王二家也曾活得有滋有味,属于东大街“混得不丑”的一族。
王二的四儿子叫王高山。汪曾祺在世的时候,他对采访的电视摄像镜头落落大方,口出“行话”:汪曾祺把我的父亲写得很像,有百分之七八十都是真实的,也有的是他编出来“幻”出来的。近年,王高山病逝以后,每每谈到汪曾祺、尤其是谈到王二,四儿媳蒋兰香像大淖里白了头的芦荻,絮絮叨叨,被记忆翻着页,也撩拨着采访、探询者的心扉。
蒋兰香80多年一直没离开过大淖,她是大淖河水浸洇泡大的,跻身于刷刷刮刮、风风火火的女将画屏,就是大淖河水孕育的一个精灵。在她身上,可以筛选、抖落出许多大淖人的异秉和风情。也彩绘着她至纯挚爱的心灵童话与美好憧憬。蒋兰香本是王二的妻侄女,因为上面哥姐“抓”不住、求平安11岁就寄养在姑父家。她不是“童养媳”,却像进门的“媳妇”一样,从打杂做事,到参与操持家务,婚前就比未来的丈夫王高山显得不可或缺。王二喜欢兰香的勤快、利索,说过可以“送出”儿子也不会送走兰香。因为早早送走童年欢乐的蒋兰香只知道少说话、多做事,从划蚕豆(做五香烂蚕豆)、剪虾子、淘芝麻,到拿面筋、晃麻油、灌香肠,再到炒葵花的黄芽色的火候掌握、炒蚕豆个个裂口子、白瓜子一嗑壳子两半分的“炒作”要领领会,以至熏烧鸭的香头、咸头及肥嫩的把握,她是学一项、干一项、精一项,成了能干“媳妇”。她还领悟王二的独特经营方针:王家的熏烧摊既卖熏烧、又卖沙炒货,还做小磨麻油卖,货比别人家多,质量也优。王二心账透灵,做的食品不仅要迎合顾客的口味,还要“引导”顾客的口味,让你垂涎三尺、口水粘住王家的“货”。
王二引领一家走发家致富的路,勤俭为范。少年时候听书成瘾,从业后只好远离了。冬天只穿套裤不穿棉裤,为的是做事利落。家里用窝折存米,扒米时都要站在高凳上,却经常吃菜粥。用香油灯,只能点一张。“气死风”的煤油玻璃灯只在摊子上用。蒋兰香受其熏陶,早就充盈了辛劳、精明、真诚的习气,那是裹带着熏烧味、年轻标致的媳妇的气息。王二从不让她到街上守摊子。当时干这行都是爷儿们的事,不需要在摊子上插朵“花”。正因为她的能干、勤快、温顺,也成就了王高山这一门生机葱茏,尽绽新容。
王二在世的时候,曾企望能重返苏州,参加“十笏堂”的祭祖活动。如今,他的曾孙定居祖籍地,续写新家史,蒋兰香自然乐不可支。
蒋兰香年轻时做事像裹着股风,勤快得胜似男人。只有发髻上插花时候,那些白兰花、栀子花、长生花、月季红,才显示出少妇的妩媚,加之她女红又有一手,因此,一种柔情人不觉,春心浓透月月红。她12岁学做鞋,至今针线不停,做十二生肖动物貌的童鞋成为一绝。因为她一子三女事业有成,生财有道,她做鞋不卖鞋,因此一双鞋难求。她送给晚辈及亲朋好友的童鞋,那一双双,神态可掬,怒放出姹紫嫣红。大淖女将少有的细腻与精致,便显现在蒋兰香的率直纯朴的童心之中。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