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23 00:00:00 作者:蒙龙 来源:今日高邮
二十五年前,岳母及其两个女儿都因政策(岳父系北方某煤矿的井下挖煤工)一夜之间跳出农门,有了城市户口,而且是定量户,吃上供应粮。一家人激动得不得了,要知道,那时候要买一个城市户口,需要花上八千元,这在当时对于一般农家也是一个天文数字。村里人也羡慕得眼热,“一家三口,都变成城市户口,天上掉下个金娃娃”。
但那份喜悦真如夏季之雨,来得快,去得也疾。其后不久,新的矛盾产生了。转户口的时候,岳母已四十多岁,安排不了工作,而转了户口之后,责任田又被收了,村里干部讲得很有道理,“你们已经转成城市户口了,原则上不再是我们村里的人,责任田就不能再分给你们,要让出来,分给其他户家种。”没有田,就意味着真正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粮油草等生活资料什么都要凭计划买,而且也少了一分收入,一家四口,两个小孩还在读书,只靠岳父在煤矿上的一点工资是根本过不去的。于是,岳母就跑到北方岳父所在的煤矿上做零工,但岳母不识字,又不熟悉煤矿上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两个女儿还在老家的中学读书,牵肠挂肚,所以,只在矿上呆了几个月,又回到了村里。
岳母除了会种地身无长技,于是,又与村里协商,能不能将责任田还给他们,以解决生计问题。村干部感到非常为难,说,“让你们一家保留宅基地,就已经是讲情讲义了,再想要回责任田怎么可能呢,责任田只能分给户籍所在地村民。再说,你家还有人拿工资,人家可只靠种田吃饭。”村干部说得也不错,总不能给你家锦上添花,而使人家雪中无炭吧。后经一再请求,村里终于同意,缴些租金,可以与其他村民商量,让出几亩地。
现在,岳母种的四亩地,就是其他村民让出来的。有了地,岳母好像悬在半空中终于双脚落地一样,踏实了,充实了。她说,种的田虽然不多,但粮油有了,蔬菜有了,还多少能赚点,总比坐吃山空好。
但岳母对转户口还是后悔不已。她说,光转个户口有什么用,城里人的待遇享受不到,比如城里的廉租房租不到,经济适用房买不到。医疗保险无处投,户口是城里的但人住在农村,投保要到社区,农村哪有社区啊。两个曾经让人羡慕的吃供应粮的女儿也和农民的子女一样,在外打工。特别是推行新农保后,岳母更是肠子悔青了,虽然岳母已经年近古稀,但享受不到六十岁以上老人应有的待遇,理由也很简单,你已经不是农村人,不是农民。
对于岳母来说,转户口没有带来好处,反而损失多多,因此,一谈起农转非,岳母就气不打一处来。
其实,与岳母一样,城里人不像城里人、农村人不是农村人者,还有很多。比如农民工,他们虽然生活工作在城里,而且不少已经在城里很多年,但他们还不是真正的城里人,仍然打着农民、农村人的烙印,更不用说享受城里人的政治经济待遇了。比如失地农民,他们虽然住在农村,但过的俨然是城里人的生活,拿着土地租金或土地出让金一次分红,没有了责任田,没有了自留地,水电煤粮油菜什么都要买,而且大多数失地农民年龄大、文化低、技术少、就业难,仅靠那几百元一亩的租金,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吗?
时下,城镇化加快实施,户籍改革试点推进,不少地方正采取措施将农民转变成市民,其想法和做法当然很好。城镇化推进的过程是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过程,也是拉动内需、加快发展的过程。但是,在其过程中,我们可能忽视了一些问题,大批农民从农村迁往城市、实现了户籍转变,然而,他们是不是都能享受到城里人的权益,他们生存依据是什么,他们的社会保障能否到位,如果涉及于此的政策措施不跟上, 一味地为了城市化而城市化、为了市民化而市民化,那么,因此而产生的矛盾和问题,可能远甚于城镇率不高而产生的矛盾和问题。那么,如我岳母一般的现象还会重演,他们非但不会安心于城镇,非但不会愿意放弃土地经营权,还会后悔甚至不满于户籍转变。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