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浅论现代视阈下弘扬邮文化的意义和作用

2010-11-08 00:00:00    作者:姚正安    来源:今日高邮

笔者以为,今天谈邮文化,要思考三个问题:

一是贯穿邮发展过程的一根红线是什么?

二是邮文化的内核是什么,或者说邮文化区别于其它文化的特质是什么?

三是现代社会为什么要弘扬邮文化,如何弘扬邮文化?

贯穿邮发展过程的一根红线是什么?依笔者的分析,贯穿邮发展的一根红线是“与时俱进”的理念和措施。邮是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的,大致说来,农业文明产生了驿站,工业文明产生了邮局、电话、电报,信息文明产生了网络通讯、速寄快递。如果邮不能及时消化吸收当时期生产力的最新发展成果,那么,邮就会滞后于时代,而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邮自身极可能为其它载体所取代,邮文化也必然中断、衰退和萎缩。仅从邮传输的工具和形式分析,就可以隐约看到绵延从远古到现今的一根红线,从步行走送到车送到马送,再到海运、空运,直到电话、电报、网络传输,传输的速度越来越快,传输时间越来越短,传输的手续越来越简,而效率越来越高。邮沿着与时俱进的红线,穿越数千年,也就是在这个曲折漫长、大浪淘沙的过程中而形成了邮自身的文化。

邮文化是邮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一种独立存在的文化种类,一定有其鲜明的个性和特点。

那么,邮文化的内核是什么,或者说邮文化区别于其它文化的特质是什么?

无论在“家书抵万金”的年代,还是在物欲横流、人心不古的今天,你能够放心地把家信,乃至一笔钱、一件重要的物品交给素无往来的官办或民办机构去办理,原因是什么?就是诚信。诚信是邮文化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性,也可以说,邮文化就是诚信文化。诚信既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精神。邮事业和邮产业正是在这种品格和精神的支撑下,得以持续发展,快速发展,邮文化也得以薪火相传,绵延不绝。

邮文化的另一个品格和精神是创新。比较众多产业,邮是发展最快,创新最快的产业。仅以建国后的体制机制创新为例,由当初的邮电局而变为邮政局、电信局,是为邮、电分营,再变为电信公司、邮政公司,是为政企分开,又裂变为移动、联通、储蓄银行、速寄快递。适应着市场经济的需要,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规模越做越大,载体越做越多,服务越做越优,由此而积淀的文化品格和精神也一定是创新的。

诚实和创新是邮文化两大品格和精神。没有这两大精神支柱,邮事业和邮产业大厦就不可能屹立于产业之群,邮文化之花也不可能经久不衰于文化的百花园。

最后,我们再来思考第三个问题,现代社会为什么要弘扬邮文化,如何弘扬邮文化?

我们要大力继承和弘扬邮文化,是因为邮文化是与时俱进的文化,是符合时代要求并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进文化。至于,高邮高举继承和弘扬邮文化的大旗,并通过多种载体和形式加以体现,除了上述两点因素外,是高邮具有邮文化的独特资源。

那么,如何弘扬邮文化?

依笔者之见,现时代弘扬邮文化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诚实创新”的邮文化精神,营造“诚实创新”的文化氛围

在宣传邮文化,弘扬邮文化的过程中,要把诚信教育作为重点内容,并建立相关的机制,如建立企业诚信评估体系、市民诚信评估体系,让不守信用者付出超过其收益数倍的代价,使“不诚信,不行”成为人们的共识,并付诸行动。

当然,诚实是发展的必要条件,仅仅讲诚信而墨守成规,不图进取,不思创新,那么,发展就缺乏了动力源泉。要发展就必须创新,这已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要大力弘扬和发展创新文化,要用政策撬动创新,用机制保证创新,用典型带动创新,让创新文化渗透到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中,渗透到各项实践中。

第二,整合资源,多着并举,大力发展邮事业和邮产业

所谓邮事业就是由政府投资的非赢利性的邮类公共产品,如邮政博物馆、邮票展览会,邮文化节也应该列为非赢利性的公共产品,因为政府只为人民群众和各类企业提供载体、契机,并不从中赢利。所谓邮产业,就是发展以邮为特征的各种产业。应该说,自1997年代以来的十多年来,高邮在发展邮事业上做了大量工作,比如修缮盂城驿,建设邮政博物馆、邮票交易市场等等,但是,由于我们一直所谈的邮还是传统的邮,而不是“大邮”,所以自觉不自觉地缩小了邮的范围,邮事业的眼光不免短浅和偏狭,比如邮政博物馆如果发展为邮品博物馆,不仅内涵丰富了,外延也扩大了。邮票交易市场也是这样,转变一下观念和视角,而建设为邮品交易市场,那么,发展的天地就会为之开阔。

高邮曾经提出打造东方邮都,这当然是一个很好的创意,也是错位发展的有效通道,但如果用“邮都”的一般标准来衡量,我们就会发现,不仅邮事业不足,一个“都”是需要丰富而厚实的事业支撑的,“邮都”当然需要与邮相关的事业支撑,而且邮产业更为薄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事业的发展,事业总需要产业推动,如果邮事业属于意识形态的话,那么,邮产业就是经济基础。高邮发展邮产业是有条件和基础的,高邮是邮城已经遐迩闻名,有所谓的“神州无同类”之说,拿着这个名片争取项目、资金、订单,应该是有吸引力的。同时,高邮有与邮相关的产业,如有号称 “三个6” 的服装业,即6万人就业、600家企业、60亿元产能,高邮哪怕切得从事邮行业的工装市场的很小一块蛋糕,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事情,最起码与邮的关系更为紧密,邮都的特征也会有了实力支撑和形象体现,还有如与邮车、手机、固定电话相关的机电蓄电池以及电动铸造业,但这些都没有做起来。

如果邮事业的载体多了,邮产业发展壮大了,那么,不仅弘扬了邮文化,也促进了邮产业的发展。只有事业与产业成为发展的两轮双翼齐转齐飞,才能彰显城市特色。因此,要创新思路,整合市内外资源,通过向上争取,招商引资等措施,大力发展邮事业和邮产业。

第三,依托优势,创新思路,大力发展旅游业

自从盂城驿被发现并被确定为“国保”之后,高邮就致力于将其打造成旅游精品,但多少年来一直是温而不火,僵而不发,不仅场地狭小,而且周边环境也不佳,不仅驿站内实物太少,而且游人参与的项目几乎为零,与一个合格的旅游产品的要求相比,相差甚远。要擦亮这块金字招牌,建成为游客所喜爱的旅游产品或景点,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首先要做好周边环境。多年来,周边环境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整治,进出通道不畅,运河边上的杂物太多,南门大街也不甚整洁,仿佛一朵没有绿叶衬托的鲜花,显得孤独而凄美。要下力气整治周边环境,做到整洁优美,与盂城驿相映成辉,相映成趣。

其次要扩大规模。常听游客们抱怨,盂城驿太小了,看了不过瘾。早些年,高邮就打算在盂城驿之侧建一座湿地公园,但一直没有破题。当然,这可能受资金掣肘。近来欣闻,有一实力雄厚的公司看重了盂城驿,意欲投入重金加以改造建设,一旦合作成功,不仅是高邮的一大旅游亮点,也借助外力保护“文保”,继承和弘扬邮文化亦在其中了。

再次要增加展物和项目。要从旅游者的需求出发,策划和研制产品,做到景点提供的就是游客需要的,供需双方,一拍即合,才能产生良好的效益。要充分发挥想象,在不违背历史真实的前提下,丰富展物,推出几个游客互动的项目,必然会产生好的效果。经营旅游产品与经营其它产品一样,不仅是在经营卖方的产品,也是在经营卖方的思想、观念和文化。

第四、借助中国邮文化节平台,真正实现以邮兴“邮”

高邮市举办的中国邮文化节与外地众多节庆明显不同,从名称看,直接冠以“邮文化”,从主题看“以邮兴‘邮’”,这里的“兴邮”当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振兴高邮,另一层应该是振兴邮文化。所以,中国邮文化节的文化含量理应比其它节庆更丰更精更美。

但细细品味,又感到没有多少特色可言,似乎邮文化也是硬塞进去的。完全可以归纳出一般节庆所采用的公式:开幕式+晚会+签约+项目开工,走的也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套路,所以“文化搭台”也仅仅一台晚会而己。

文化搭台,文化也要唱戏,文化要摆脱经济附庸的角色定位,特别是邮文化节,文化更应该成为节庆的主角。然而,五届中国邮文化节的邮文化元素还是显得稀少些,真正像第四届中国邮文化节开展的“邮人绘邮”之类的活动太少了。几乎都是论坛、邮票展,论坛过于纯正、高雅,邮票展又过于偏狭,给邮文化施展的天地太小,一般市民也无法加入进去。所以,邮文化越拔越尖,越提越高,直到躲进了琼楼玉宇,不食人间烟火,不为众多人所认识和了解,更无所谓认同了。

中国邮文化节是宣传弘扬邮文化的极佳平台和极好机会,场面大、人数多、活动集中,对内要营造邮文化氛围,对外要彰显邮文化诚实创新的特质,让东方邮都、诚实创新之城通过邮城人的思想行动反映出来,也在中外佳宾心目中树立起邮城特有的形象。笔者以为,中国邮文化节期间,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富有邮文化内容的活动。晚会是酬宾之会,也是欢庆之会,一定要围绕弘扬邮文化确定主题,排演节目,而不能搞成大杂烩。专题研究探讨当然是需要的,但能参与进去的毕竟是少数,所以,还要开展一些雅俗共赏的活动,调动中外佳宾和人民群众参与的热情,参与的人数越多,邮文化普及的程度就越高,文化的吸收认同的可能性就越大,区域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也必然越大。对投资者来说,对一个地区文化的融合和认同,比什么都重要。“宾至如归”就是融合和认同。如此所产生的效果,远比我们向别人介绍高邮是“唯一、第一”之类好得多。

时代发展到今天,区域竞争越来越体现为文化竞争,而趋同的文化竞争是没有竞争力的。高邮的邮文化独树一帜,具有历久弥新的魅力,又非常鲜明地体现现代时尚。要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发展邮事业和邮产业为抓手,加快推进,创新推进,不断凸现邮文化的先进性,不断提升邮产业的规模和层次,使高邮成为名副其实的邮都,真正体现现时代弘扬邮文化的意义和作用。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