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19 00:00:00 作者:后金山 来源:今日高邮
——读张纯玉的近期散文有感
当岁月不经意飘过生活的河流,那些流淌着的记忆总是冷不丁爬上你心灵的堤岸,人到中年,这种感觉尤为突出,张纯玉用他鲜活的文字再现了那一抹抹远去的风景,读来让人顿生感慨,回味无穷。
经历艰辛生活的人生是丰满的。一篇好的散文,应该是源于厚重生活的精巧剪裁,或苦涩,或甜美,皆洋溢着生活的芳菲,镌刻着人生鲜明的印记,从近期作者发表的作品来看,他穿透时空的浮尘,打捞起生命中最本质、最真实、最贴近的事件,让人在品读之后,依旧咀嚼着那原汁原味的生活甘甜。如《三分钱菜汤》,是那个时代贫困生活植入少年灵魂的最深刻感受,几分钱对一个学生,对于一个家庭,一样能演绎着动人心魄的生活故事。在《故乡的记忆》里,作者把我们带到了“搓草绳”、“打箔子”、“稻田捉鱼”的生活场景,一幅淳朴、亲切的水乡画卷映入眼帘,故乡的昨天是一片清贫干净的沃土,它摇曳着芦花、苦妈胆花、狗尾巴花,同样生长着农家孩子不畏艰苦、渴望幸福的梦想,那种对新生活的眷恋和并不苛求的怀想,是今天的年轻人无法体验的。
忠于人物本真的情感描写是可贵的。走进那个年代,筛选纷繁的生活,撩开社会的浮光掠影,把笔触切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毫不掩饰地彰显人物本真的精神世界,是我欣赏作品的又一特点。无论是描写难以割舍的亲情,如《父亲》、《母亲》、《孝媳》、《伙计爸爸犟头妈妈》,还是描写世故人情的《老君子》、《老酒鬼》、《爱小》、《谎言》等,作者丝毫未强加个人主观意愿,而是让人物个性鲜明地亮相在读者面前,因此,那个“二话没说,丢下手里的针线活,披上一件补了又补、缝了又缝的旧棉袄,手里提着马灯就匆匆离开家门”的母亲形象立刻让读者肃然起敬。那个醉倒在麦田里一夜未归的老酒鬼,让人顿悟那个年代人的精神困倦和无奈,以及“老君子”临终前,把别人欠他的一笔勾销,他欠别人的五毛钱交待子女还上的情景,不得不使人震撼、崇敬。
珍藏在心灵深处的风景永远是美好的。张纯玉是近来活跃在高邮文坛的一个散文作者,虽年过半百,但创作激情澎湃,一发而不可收,被同仁们戏称为“文学青年”,走进他的散文,仿佛置身于片片风景,这风景珍藏在岁月的彼岸,折射着时代的光泽,总是让人情不自禁地勾回遥远的记忆,在回味光阴荏苒之后找回那个曾经的心跳和向往,没有矫饰,没有夸张,只有一幅幅平实而生动的素描。每个人心里都珍藏着风景,或鲜活如初,或早已淡去,但只要是刻骨铭心的就永远光彩照人。
愿作者笔耕不辍,成为高邮文坛又一道靓丽的风景。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