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12 00:00:00 作者:金实秋 来源:今日高邮
——姜文定《秦邮书法集粹》跋
承文定兄抬举,邀我看一看他编写的《秦邮书法集粹》书稿并嘱咐为跋。我粗略品味一番,感慨颇多。首先,我认为,此编有意义。它的意义,在于它对高邮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其二,有感情。书中融进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爱,对文化浓浓的情,没有这样的爱与情,不可能编这本书,也编不好这本书。其三,有功力。此书远刊史前文字,近辑时贤名翰,跨度达几千年,作品累了百件,若没有一定的书法底蕴,不掌握相当的地方文献资料,那也是编不出来,编不好的。
文定长期从事文化、宣传工作,是传承、弘扬高邮文化的有心人,为高邮的文化传承与弘扬做了不少有益的事。我的书架上,就有他主编的《古盂城驿》、《龙虬庄遗址》、《古文游台》、《走进高邮》等一系列传承高邮文化的书。至于龙虬庄考古,文游台修缮,盂城驿修复,高邮民歌的传播,汪曾祺文学馆的筹建布展……文定不仅都曾为之呼吁、奔走,操心与运作,更为之骄傲和自豪。而由于我也曾或多或少地促成其事,参与其举,故对个中甘苦,自以为比局外人多一点了解,也多几分同感。这样非是表扬与自我表扬相结合,在褒扬文定的同时自我显摆一番(因为,参与做这些事的有许多人,岂是他我二人哉),我之目的,只不过是借此反复鼓吹和证实一下文化传承与弘扬的作用!君不见,如今之龙虬庄、文游台、盂城驿、高邮民歌,汪曾祺文学馆,不都成了高邮的名片、高邮的荣光了么?
一八一五年,《秦邮帖》问世,一八三三年,增刻苏东坡、黄庭坚诸贤墨迹之《秦邮续帖》竣工。此后一九八五年,高邮县政协精选佳本,将《秦邮帖》、《秦邮续帖》影印成册,两帖遂得以饮誉书林,高邮书法艺术之精华方随之广为流布。文定取两帖之菁要,增入古今有关高邮的碑刻墨迹,珠玉琳琅,洋洋大观,若谓其乃《秦邮帖》之传承与继续,似不为过也!
据我所知,高邮历史善书者不乏其人,除《秦邮书法集粹》已列诸位,尚有明代之汪广洋,其人官至丞相,善篆隶,大字尤工;黄谏,曾任传神学士,广州府刺,工古隶篆。有清一代,康熙时之龙鲲及其子龙式熙,雍正时夏之蓉及其孙夏味堂,乾隆时之沈均安、任基振、贾成祖、沈业富,一时均有书名显于世也。然遗憾的是,今天已很难见到他们的片纸残筏,或许几乎不可能找到了。无庸讳言,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在传承中不可避免地会有所流失,书法也是一样。但流失不等于淘汰,流失是一种损失。尽可能地避免和减少流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如果盂城驿片瓦不存,邮都之城就底气不足;倘若《数鸭蛋》等失传了,民歌之乡则徒有虚名。就责任而言,《秦邮书法集粹》的编辑出版,不失为是保存高邮书艺、延续地方文脉的一种积极举措和有效方法,必将进一步引起人们对高邮书法遗存的关注与珍视,对高邮文化传承的关注与珍视。——因为,高邮市、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已经更加重视文化遗产,重视文明建设了。
(作者系原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南京博物院副院长)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