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10 00:00:00 作者:周游 来源:今日高邮
因江丽芝女史约写《图说扬州人文》,我冒雨重游了被誉为“开挖大运河第一锹”的古邗沟。
究竟是谁开挖了大运河第一锹?谁也无从坐实。不过,下令开挖大运河的第一人吴王夫差至今还“坐”在邗沟大王庙里。而我的思绪却被邗沟回溯到了春秋晚期——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也最为热闹的时代。王纲解纽,诸侯并起。你代天征讨,我吊民伐罪,你方唱罢我登场,到处刀光剑影,到处人喊马嘶。无数的国家就像流云飞鸟一般,此起彼伏。检阅这一时期的历史文献,即使是最为详细的描述也似电影的快镜头。
也就是在这样一个充满喧哗与骚动的时代,吴王夫差带着家仇国恨登上了历史舞台。即位之初,夫差未忘越国杀父之仇,夜以继日地练兵,时刻准备报仇。
越王勾践却因 李之战侥幸射杀了吴王阖闾而沾沾自喜:阖闾已经死了,吴国还有什么可怕的!那就歌舞升平吧!在凯歌中,勾践潇洒地拭去“天下第一剑”上的血迹。那剑的寒光入鞘了!将士何乐而不为?那就刀枪入库吧!那就马放南山吧! 李之战的血河很快就干涸了。
公元前四九四年,勾践闻知夫差勤于练兵,贸然决定“先吴未发往伐之”(《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进攻了吴国夫椒。夫差亲率精兵还击。夫椒不是 李的拷贝。越军很快就溃败了。吴军趁胜追击,直捣越都会稽。勾践成了瓮中之鳖,坐以待毙。越国谋臣范蠡建议勾践卑辞厚礼侍奉夫差。勾践无可奈何,命令大夫文种前去贿赂贪财好色的吴国太宰伯 。伯 立即带领文种拜见夫差。文种膝行顿首,代表勾践臣服。夫差欣然撤军。关于这段历史,唐代诗人胡曾有《会稽山》诗:
越王兵败已山栖,岂望全身出会稽。
何事夫差无远虑,更开罗网放鲸鲵。
公元前四九二年,勾践带着夫人入吴为奴。夫差命令他们夫妇:一个驾车养马,一个打扫宫廷。他们夫妇低三下四,百依百顺。听说夫差患病,勾践竟然“问疾尝粪”(事见《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大王粪便又苦又酸,可谓顺应时气,贵恙不久便会痊愈。”在这世上还找得到第二个能够像勾践这样干的人吗?这个马屁拍得非常悲壮,几乎令人难以置信了!但是,这招十分灵验!不久,夫差果然康复,于是把手一挥:勾践,你可以走了!伍员(即子胥)极力阻拦:“大王不可放虎归山。”夫差非常仁慈而且非常自信:“越国偏小,经过重创,必然一蹶不振,不足为患。”伍员仰天长叹:“这是养痈遗患啊!二十年后,吴宫就会成为越池了!”夫差拂袖而去:危言耸听!寡人要省点精力争霸中原了!就这样,勾践回国了。
勾践回国不久,貌令鱼沉的西施很快就率领越国“红粉兵团”“占得姑苏台上春” (崔道融《西施》)。
坐拥来自越国的美女,夫差又想到了勾践,于是遥望南方:一个能给寡人尝粪走狗还会再成对手吗?既然越国已经宾服,那么就把目光转向北方吧!寡人应当逐鹿中原了!
夫差为什么要争霸中原呢?一是要实现先王称霸的遗志;二是当时中原诸国内乱不止,是北上称霸的大好时机;三是有些小国遇到大国侵略,也要吴国援兵。“是时越既败,楚亦未能遽振,吴之兵锋,遂转向北矣。”(吕思勉《先秦史》)
中原在哪?江北的邗国挡住了夫差的视线。当时的邗国都城就在今天扬州蜀岗之上。邗国太小了,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什么记载。据说,周武王灭了商朝之后分封天下,把小儿子分封到邗,是为邗国。吴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吞并了邗国。
邗国易得,中原难征。要想北伐,必须解决行军路线和后勤保障两大难题。就在筹划开挖运河之时,夫差得知齐国因为景公驾崩而乱的谍报。天助我也!该出手时就出手!寡人不能坐失良机!吴国要想称霸必须先打齐国这只拦路虎。伍员认为,勾践不死,就是吴国的祸患。夫差不听伍员的规劝,坚持挥师北伐。这次吴国舟师是由南黄海北上的,一路势如破竹,陷陈国、退楚兵、败齐师。中原诸国闻风丧胆,尤其小国,莫不献媚于吴。譬如,路过宋国,夫差居然享受了“百牢”的待遇。何为“百牢”?一百份牢。牢,古代祭祀或宴享时用的牲畜。牛羊豕各一为太牢,羊豕各一为少牢。按照当时规矩,诸侯只配享用十二牢。由此可见,夫差待遇之高。再说,夫差路过鲁国,鲁哀公赶到 城,也以“百牢”招待,并把附庸之国划入吴国版图。
夫差终于耀武扬威了!
不过,夫差回国之后并没得意忘形,念念不忘航海的风险。那就沟通江淮吧!什么一江春水向东流!人定胜天!寡人偏偏要让江水北上!
公元前四八六年秋,夫差先在不久前被灭的邗国筑城屯兵积粮,并挖通了从长江到淮河的运河。
翻阅《左传·哀公九年》,我们不能不抱怨左丘明“瞎说”:“秋,吴城邗,沟通江淮。”这八个字浓缩了多少军民的血汗!这就是中国京杭大运河最早开挖的一段,邗沟。邗沟,又名邗江,经过扬州城北,然后向东,继而向北,然后串连了邵伯湖、高邮湖、宝应湖,一直挖到淮河,总长大约三百八十里。夫差开挖邗沟,除了便于交通,又是水利建设。它具有灌排的功能,使得江淮地区逐渐从低洼沼泽地变成了米粮田。因而,原来相差很大的长江南北两岸的文化,逐渐趋于一致。
沟通江淮之后,夫差又沟通了泗水、沂水和济水。这样,夫差就完成了北伐的通道。
得知夫差又要北上攻打齐国,勾践采用了孔子门生端木赐(即子贡)的计谋,派遣人马帮助吴国作战,并且贿赂伯 。伍员极力反对,指出越国才是心腹大患。夫差不听,继续伐齐,在艾陵(今山东莱芜)之战中大败齐军,获胜而归。伯 乘机挑拨离间,伍员被杀。
公元前四八二年夏,夫差带领大军北上,赶到黄池(今河南封丘),去和晋国争夺诸侯盟主。就在夫差的霸业一步步走上顶峰的时候,一直“卧薪尝胆”的勾践乘虚而入。由于过度的扩张,夫差虽然做出了惊天动地的霸业,但是也把民力财力消耗殆尽,这时的吴国已经是强弩之末,根本抵挡不住越国军队,屡战屡败。夫差后悔当初未听伍员的劝告,饮恨自杀,死前只求不要伤害吴国百姓。吴国就这样灭亡了!勾践又利用邗城和邗沟北上称霸了。
世人往往推崇勾践“卧薪尝胆”的精神,但是忽略了他那“问疾尝粪”的无耻嘴脸。固然,“夫差耗竭民力,经营霸业,因而亡国,但南北水上交通却从此创出新局面。”(范文澜《中国通史》)扬州人之所以敬重夫差,还因为他舍身救民。窃以为,夫差开凿邗沟绝非信口开河,更不是为了个人的享受,而有他全盘的战略考虑,是为了实现他称霸的雄心。从长远来看,他的这些措施,把吴文化引入了长江以北,加快了这一地区的开发;同时,此举也促使吴文化和中原文化进一步结合。对于中华文化的融合,夫差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诚如徐谦芳所言:“吾邦自吴王城邗而后,交通便而文化兴。”(徐谦芳《扬州风土记略》)闲读史书,我发现历史学家写这一段历史时都一致称之是中国“交通史上的新纪元”(白寿彝《中国通史》)。
毋庸讳言,夫差在政治和军事上是一个失败者,但他却是扬州文明的奠基人,也是江淮文明的奠基人。“开拓东吴财赋地,君王终究是雄才。”(詹肇堂《邗沟庙》)所以,我很赞赏清代学者汪中《邗沟夫差庙》诗:
吴山旧庙蜀山陂,沟水东流绕殿基。
春社神巫时击鼓,好风贾舶互扬旗。
侈心齐晋终亡国,遗利江淮合荐祠。
可忆姑苏台上乐,青山歌舞对西施。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