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雷雨季节

2010-07-20 00:00:00    作者:葛维祥    来源:今日高邮

七月既是流火的季节,也是雷雨频仍的季节,可谓冰火两重天。

这不,上周五晚参加一个聚餐,刚开吃的时候还是晴空朗月,当晚餐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已是电闪雷鸣,暴雨如注。餐毕,雨丝毫没有减弱。没奈何,只好听天由雨,静坐等候。就在这时突然想起老婆大人行前下达九点到家的“指示”,眼看着饭店大厅的时针一抖一抖地逼近九点,下得起劲的暴雨根本没有停歇的意思。情急之下,冲出饭店,跳上单车,使出浑身力气,只身飞骑冲进雨林。

家住老城区,回家的路有一大段是巷道,虽是水泥路面,但是历经岁月磨蚀,已变得坑坑洼洼,崎岖不平;间隔百米虽有路灯,但是在雨幕遮挡下,弱如萤火虫之光。是夜雨如瓢泼,目之所及皆亮色,分不清道路哪高哪低、哪深哪浅。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急行军”需格外小心谨慎,心中这么想,脚下并没有松劲。又一道闪电划过,保持警惕的我借着瞬间光亮捕捉到前方有一个漩涡,说时迟,那时快,一个急刹,车戛然而止在湍急的漩涡前。定神一看,原来是居民家自修的下水道,石板盖被掀在一边,想必是为了加快路面积水排除速度。惊魂甫定,我暗感庆幸,由衷感激黑暗中带给我的那一抹亮色。行文至此,不由使我想起刚刚参加高考失利的学生们,想必他们目前心理的天空和眼前的路也是灰暗的,多么需要一抹亮色,为他们指明方向,给他们以慰藉和关怀啊。

人在旅途,不可能不经历风雨洗礼和艰苦环境的考验。记得十七岁那年的雨季,一天上完晚自习,照例骑上修自行车的父亲为我特制的“万国牌”(用替换下来的旧部件拼装成的)自行车回家。那时农村道路全是土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就是这样的道路还被拖拉机“犁”出了一道道深深的辙,自行车只能沿着辙骑,歪歪扭扭,就像玩杂技。哪像现在的农村道路全建成了宽阔坚硬的水泥路,轿车、卡车、拖拉机来回穿梭,畅通无阻。那晚,当我骑行到被村民们称为“大荒子”和“鬼野头”的夹心路段时,忽雷电交加,不一会儿就下起了倾盆大雨。我那时个头很矮,屁股够不着坐垫,只好跨在大杠上骑,因为摆动幅度大,所以龙头晃动、扭曲得非常厉害,平时就老摔跟头,况乎现在又遭遇如此恶劣天气和湿滑的道路环境。心中害怕极了,不由自主地加快了骑行速度,车子晃荡得更厉害了。突然一个磕绊,把握不住,连人带车借着惯性 “飞”向了沟渠的另一边秧田里,来了个“倒头栽葱”。头面全是泥水,身上有多处被划伤,自行车轮因严重变形而无法骑行。在无垠的旷野中,我凄厉地呼喊着父母的名字,但是都被雷声雨声所掩盖。无奈,拼着吃奶的劲,一路跌跌爬爬到家。这一摔已过去了二十多年,我至今难忘。因为这一摔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困难和无助的环境下,最需要的是提振信心和敢于挑战困难的勇气。如今,这一摔成为我教育女儿的生动“教材”。

雷雨季节没有多少人会喜欢,其实,你如果关注自然,关注雷雨,就会发现大自然有时候会造物弄人,雷雨有时候也玩幽默。1993年,我当兵来到了湘西地区。当地的森林广袤,生态优美。莽莽山林,古木参天,有的大树树身粗壮得连三四个人都合抱不过来。但是呢,每到雷雨季节,当地森林管理部门不得不小心翼翼,惟恐雷击产生火灾。然而,防不胜防。每年雷雨季节都会有雷电击中树木的火灾事故发生。每当此时,地方森管部门就会向我们部队发出请求,作为驻地部队义不容辞,有求必应。我曾参加过两次灭火救援行动。颇具戏剧性的是,第一次,我们救援小分队跑步奔赴现场,还未到达,森管部门传来消息说火灭了,我们以为是地方群众扑灭了山火;第二次,我们救援小分队驾车抵达,却未见火患。森管部门的解释让我们恍然大悟。原来,纵火的罪魁是雷击,灭火的却是暴雨。据现在还在部队的战友讲,近年来,当地有些地方为了招商引资,移山造地,森林被大量砍伐,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遇到雷雨季节,火灾事故少了,可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多了,对当地居民生命和生产生活环境及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对此,我想说,人类与其发生灾害后战天斗地,不如事前与自然和谐相处,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