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来此为甚

2010-07-05 00:00:00    作者:蒙龙    来源:今日高邮

不知多少次去镇国寺了,而最近的一次,内心深处确实受到极大的震撼。

去年十一月间,外地来了几位朋友,说是要逛逛高邮的名胜古迹,可是文游台、盂城驿,他们已不知看了多少次了。我说,那就陪你们看看高邮运河上的南方大雁塔吧。

朋友们很觉惊奇,“南方大雁塔?西安有座大雁塔,高邮也有?”

“我们高邮这座镇国寺塔,虽然比西安的大雁塔晚了百年,说不定就是模仿西安的大雁塔建造的,但来历却很了得,它是唐僖宗专为他剃发为僧的弟弟修建的,原为九层,比西安大雁塔整整高出二层,后于清嘉庆十五年被一场龙卷风刮掉了三层,因此又称断塔。全国的古寺古塔可能难以胜数,但冠以镇国的怕少之又少。著名的古建筑、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第一次来高邮时,还写了一首七绝《高邮镇国寺塔》,赞誉高邮镇国寺塔。”

我自豪地说着,并信口背诵了陈先生的诗文,“归程回首步犹迟,古塔斜阳系去思,不惜秋波重一转,水中陆上两相宜。”

朋友们越发来了兴趣。

我们坐车从高邮二桥绕过去,一路上,向他们详细介绍镇国寺塔的来历,镇国寺的兴衰。远远的,朋友们已经看到河心岛上幢幢飞檐翘壁的古建筑,表现得异常兴奋。

下得车,我领着朋友们往里走,不经意间,抬头一看,山门上的四个大字映入眼帘,——“来此为甚”,我的心为之一惊。静下心来,仿佛天国传来低沉激越的声音,——“来此为甚”,触动了我的全身神经。

我不知道山门是何时建造的,山门上的四个大字又是什么时候写上去的,更不知道主人为何写上这四个字。

陪朋友在寺内呆了约摸一个时辰,完全是有口无心,身动神止,心里一直围绕四个字展开丰富而毫无头绪的思考。回家后,还不停地思考着,终一无所得。

两天后,禁不住与寺内的方丈(这个称呼可能不够确切,本是外行,姑妄称之)通电话,请教四个字的来历及所蕴含的大义。方丈说,来历他也说不上,反正扬州高寺的山门上也有这四个字。还说,也许你没有留意,全国很多名刹古寺的山门上都有这些字样,比如天津大悲禅寺山门一侧小殿里也悬挂着如许字样的匾额。他又谦虚地说,至于蕴含何义,我也说不准,大意就是提醒来者,考虑考虑为何而来,又为何而往,静心纯虑,万念归一。

我不是佛教徒,对佛教知之甚少,对于方丈的一番苦口婆心,也不甚了了。

时间过去了几个月,“来此为甚”几乎占去了我的业余思维空间,经无数次的思考,有所心得。佛就是觉悟者,佛陀所导引僧众的生命道理都是在菩提树下悟出来的。因此,佛教非常重视教徒的“自我觉悟”。我的悟性不高,所想所思也可能词不达意,甚至有辱佛教的尊严。

我以为,山门上“来此为甚”四个字,并不深奥,也不玄虚,不过是提醒来此的众人,不管你是僧侣、信徒,还是芸芸众生,不管你是官人,还是百姓,不管你是富商,还是乞丐,当你跨进寺门前,静心地问一下自己,“到这里做什么”,或者说“到这里有什么目的”。

佛早就告诫众生,他手里没有金钱,没有乌纱,没有工作岗位,也没有生育指标,更没有男性女性的分配计划。他手里捧着的是善的种子,他准备洒向人间的是爱的光辉,他将要赐予人们的是慈悲胸怀。“来此为甚”只是启发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要这些东西你走错门了。让我们懂得佛是大爱无边,是大慈大悲,是美是善。

“来此为甚”不知出自哪一位高僧大德之口,他一定洞悉众生的俗心俗念,也一定烛察天下之众对佛的误求误解,所以,才用这个字意明朗、用词简朴的语句,警示人们端正对佛的态度,加深对佛的理解。

其实,何止是寺之山门,也不必高僧们的提醒。每一个人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上,都不妨问问自己:“来此为甚”。甚至,将这四个字作为座右铭,经常不断地躬身自问,“来此为甚”,那么,对人生,对工作,对生活,是大有益的。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