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05 00:00:00 作者:黄士民 来源:今日高邮
喜欢散步,常常是在吃完晚饭,一切收拾停当后,问妻子:上街逛一下?妻子几乎是一成不变地回答:“陪你!”于是徒手信步,或沿商品街,或走琵琶路,或去府前街,逛的是心情,逛的是轻松。
逛从字面上的注释是闲游、游览,作为土生土长的高邮人,很喜欢在茶余饭后,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逛逛,以此体验和感悟高邮的风情、风俗和变化、变迁。
第六届中国双黄鸭蛋节隆重开幕之际,通湖大桥、城市东入口、文游广场同日落成、通车,由于三个建设工程是集中举办庆典,当日未能全面领略三处建设工程的风貌,一直想利用一个休息日逛逛这三处已成为城市风景线的地方。于是,前不久的一个周日上午,我便对妻子说:今天陪你高邮城市一日游。妻子问:怎么游?我说:先赏文游广场,后看城市东入口,再逛通湖大桥,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上午九时,骑着电动车载着妻子沿文游路北上,直奔文游广场,一路上,春风拂面,道路两侧的绿化生机勃勃,一派春和景明。来到文游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文游广场”四个朱红大字,照字体看,乃沙孟海先生的风格。进入场内,满眼葱茏,广场流畅的园路将绿化分为多个区域,形成对文游台主景的烘托,较为引人注目的是广场中心位置东西两侧造型新颖的牌墙,从布置的内容看,都是有关文游台和秦少游的诗词、字画,文化内涵甚浓。据说市委宣传部等部门正在筹划将两侧牌墙宣传内容和形式进一步细化和优化,制作成既隽永而又凸现文游特色的作品。沿着广场滨河小道而行,心气清逸,不由想起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观文游台后的题词:文游游心。确实,市委、市政府决策建设文游广场,充分体现了尊崇历史文化、彰显地方特色的思路,更体现了关注民生、关爱民众的拳拳之心,用城北老百姓的话说:期盼多年的事,一个多月就成为现实,2万多平方米广场几十天建成,不能想像,却又活生生在眼前,感谢市委、市政府为老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
妻子对城市东入口印象还是两年前外出,从京沪高速高邮出口进入邮城时的情景,当我带她来到改造一新的东入口时,她十分惊讶,连声说:很大气!生态自然、宽阔大气是城市东入口给人的视觉效果,宽敞的广场、宽阔的车道、成片的绿化,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市门第一路”,看似城市景观,实则人文精神,更重要是城市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理念在这片大地上迸发,生动体现着创新发展,全心实践着争先进位。漫步在东入口,畅的是心气,乐的是心情,明的是心志;站在城市东入口,会有心潮澎湃的感觉,会产生只争朝夕的意念,如果把城市东入口看作是一个新的平台,我觉得它既像高邮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一个精彩缩影,更像蓄势待发、冲刺前行的起跑线。
从北澄子河大桥向南,而后来到通湖大桥,一眼望去,大桥气势壮观。长400余米、宽37米的通湖大桥,经过广大建设者17个月的奋力拼搏,建成通车,实现了贯通东西的城市发展规划,为高邮城市进一步拉开框架打下了坚实基础。步行而上,只见桥首“通湖大桥”四个大字既厚重又不失洒脱,就如通湖大桥壮观而又俊秀,高大却不失委婉。细心观察,东西而过的路人大都下车步行,他们或沿着栏杆顺势而上,或伴着精致的绿化带款款而行,从他们的脸上,我感到更多的是由衷的喜悦,是自然的神怡。
风格是民族的特色,也是时代的特征,一个有特色的城市,自然形成自身特有的风格。和妻子逛高邮这几处新的城市风景线,我愈加觉得有特色、有内涵的城市建设,体现着一种思想观念,一种精神气势,也体现着一种审美情趣和一种生活态度。记得多年前,我为市里举办的诗歌朗诵会写过一首诗《我想有个家》,其中“我想有个家,它不在灯红酒绿的酒吧,不在美国的迪斯尼乐园,它在运河柔情的浪波里,它在镇国寺塔的墙基里”一直镌刻在心上,通过逛高邮,这种热爱家乡的情感愈加浓烈,愈加醇厚。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