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26 00:00:00 作者:林革 来源:今日高邮
2009年4月26日,一年一度的伦敦马拉松比赛再次拉开序幕。由于这项赛事在每年中的规律性轮回,所以这本是一个普通的日子,然而一项奇迹的诞生,注定了这天的不平凡。一位名叫帕克的参赛选手,创造了马拉松历史纪录,书写了面对苦难顽强不屈的辉煌篇章。
作为一项职业与业余相结合的大众性赛事,英国皇家军官菲利·帕克显然属于36000名参赛者中不求名次、重在参与的一类,而与这类乐在其中的业余选手相比,帕克参赛的目的更为特殊与明确,那就是用身残志坚的军人斗志,打赢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场战役。
值得说明的是,帕克成为残疾人的时间是在2008年3月的一天,当时他在伊拉克巴士拉服役执勤,一次突然而至的火箭袭击,使他身体中包括脊椎的多处组织受到极大伤害。救治诊断的结果极为残酷:运动神经严重受损,双腿完全瘫痪,从此不能靠双腿站立行走。但经过战火洗礼的帕克,并没有接受命运的如此安排,他在国防部康复中心开始了几乎毫无希望的站立锻炼,绝不放弃和不屈不挠不仅感动了医护人员,而且也感动了上苍,双腿截瘫的他最终依靠两根拐杖软弱而坚定地站立起来,并成功迈出了受伤后的第一步,推翻了医学上的“宣判”。
令人动容和感慨的是,出院之后的帕克并没有停留和满足于这堪称奇迹的一小步,他给自己设定了更大的挑战——参加2009年伦敦马拉松比赛。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要知道,帕克迈出的每一小步,大脑必须高度集中,才能将前进的指令通过受损的神经系统传达到他的脊椎,再传达到他的肢干,这种常人瞬间便可完成的功能,对于帕克却是非常艰难的事。更何况,马拉松42.193公里漫长而曲折的距离对一般人来说都不算轻松,对于连站立都吃力的帕克,简直遥不可及近乎登天。难怪所有人都认为这是天方夜谭,就连主治医师阿兰也为帕克这个前所未有的挑战而担忧。
但,这位16岁参军的英国皇家军官,仍镇定坚毅地出现在泰晤士河畔的赛场上,并用13天的时间结束了别人只需3小时完成的赛程。这是怎样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过程啊!其中的艰辛困难、苦痛折磨、身心交瘁、备受煎熬不难想象,而真正领会其中酸甜苦辣价值的,也许只有走了52400步的帕克。但可以肯定的是,帕克用13天的坚定、坚强、坚持,13天的意志、毅力、执着,完成了一项证明生活真谛的壮举。他有理由获得人们在詹姆斯公园终点处的守候和欢呼,也理所当然得到曾5获奥运冠军的斯蒂夫为他颁发的特别奖章。
可以说,帕克用他的决心和坚持书写了一部人类超越自身、挑战极限、创造奇迹的启示录。它的要诀是:只要有希望,生活之路就会继续,就要不停地走下去。这何尝不是我们应该共同拥有的人生信条!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