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感谢你,中国工人!

2010-03-30 00:00:00    作者:尤泽勇    来源:今日高邮

美国《时代》去年年底照例评出当年年度人物,出人意料,深圳一家LED工厂工人上了榜。七位普通劳动者的照片和故事经《时代》周刊在全世界广泛流传。《时代》的评价称:“中国经济顺利实现保八,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保持最快的发展速度,并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这些功劳首先要归功于中国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

《时代》影响很大,业界公认是“权威的时代记录者”, 有世界“史库”之称,它评出的年度人物倍受瞩目。过去对这些并不以为然。当听说深圳几个普通打工者进入《时代》的年终榜单,而且被冠以“中国工人”,心头一热并不由想:美国“鬼子”还真有两下子。

前几天凤凰台采访了其中的四位,三女一男,确实普通,确实平常——《时代》周刊没有刻意选择。他们是从湖南、四川来的农民工,到深圳打工已有十来年,先后换过多次工作和住处,也有过自己创业的失败,现在已经基本安顿,有的当上车间主管,有的掌握工种技术,对目前的工作岗位比较满意,环境整洁,月收入2000元左右。住的房子是租的,离城区较远,有20多里,房子已经很旧,功能不全,生活不很方便,但房租便宜。他们夫妇都在一起,有一家已将孩子接到身边,培养好孩子是他们最大的追求和希望。听他们朴实的讲述,虽然不善言词,但都很开朗,都很乐观,觉得日子比过去好过,觉得前面有希望!看了让人很欣慰。

“中国工人”确实是功臣,由于他们中国才有30年连续高速发展,国人分享的改革成果中有他们奉献的“红利”。他们的工种大都是苦脏累,工作环境恶劣,生活环境简陋,收入微薄,他们生产的产品具有洋人不可思议的价格竞争力,一波一波地冲击海外市场;他们做着城里人不愿意做却缺不了的事,他们向往城市奉献城市却不为城市所接受,城市资源他们无权共享,城市文明拒绝他们,在城里人眼里他们是忽略不计的一群,似乎是没有七情六欲的工具……

每到年根岁底,大运河边的公路上多出了一辆辆急驶向北的摩托车,男人驾驶,女人坐后座——这是打工一年、回家过年的农民工!有的是车票难求,有的是省车费,有的是图方便。车架两边装着大包小包——这是他们的全部家当,是辛苦一年的收获!他们套着大手套,戴着棉帽,缠着头巾,顶着凛冽北风,向着家乡,要在低温、寒风甚至雨雪中骑行数百公里十几小时……全世界哪个国家有这样吃苦耐劳的廉价的劳动者?有这样的对政府几乎没有要求,什么都自己扛着的劳动者?中国率先走出世界金融危机,看到他们就找到了答案。然而没有多少人在意,有多少人想到他们、为他们默祝?

而他们根本不在意,日常的忽略或应时的关心、空洞的颂扬或廉价的怜悯,他们一概不在意,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世界!只是人们了解多少?

《时代》将“中国工人”这一庞大群体载入史册,让2009年没有留下一块空白!“凤凰”将他们请到了荧光灯下,让人们走近了他们。与此同时也让人思考为什么不是中国媒体做这些?做这些应该做的,做这些本该由它们来做的?“两会”期间对记者追星议论不少,居然有记者回应说:不追星,追谁啊?是啊,都去追星了,怎么会做出“中国工人”呢?

春节后不期而至的“用工荒”实质是农民工问题的综合反映,或许也有助于引起各方重视,推动问题解决。我们虽然不能直接做出什么,但至少可以做到:不冷漠,不歧视,视他们为兄弟姐妹,尊他们为工人老大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最光荣的称呼!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