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我本凡人

2010-03-23 00:00:00    作者:蒙龙    来源:今日高邮

春节期间,与一位多年不见的学生相遇交谈。

这位学生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但靠自己多年努力,考入政府部门工作,甩掉了泥腿子,捧上了铁饭碗,丰歉无忧,风雨无愁。这是多少农民子女梦寐以求的,少不了引得很多人的羡慕。

可是,交谈中,我感到,这位学生似乎还不很如意,时不时长吁短叹,并说,“老师,我今年整整四十岁了,步入了不惑之年,回想起走出校门的二十多年来,一无所立,何谈不惑。”

作为他中学时代的老师,我能做的,也仅仅是安慰几句。

这些天来,我常常想起这位学生所说的内容,以及他所表现出的情感,寻思他所以对四十岁如此敏感,以至生出惘然的情绪。我想,这大概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而立”、“不惑”是从孔子那里传下来的。父亲曾说,他开蒙的时候,在私塾先生的指导下,对着孔夫子像行礼叩拜,然后就开始了枯燥乏味的学习之旅,背诵四书五经是必须的,也是唯一的课程,如父亲一般记忆力不是很好的学童,因为不能倒背如流,不知吃了多少次戒尺抽掌之苦,“幼学如锲”,孔学对儿童的影响必然是深刻的。几千年来,历朝历代根据需要,总是在肢解《论语》,误读误解误传在所难免,“而立”、“不惑”便是一例。

《论语·为政》确实辑录了孔子的一段话:“子曰:‘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大意是说,孔子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岁掌握了多种知识,五十岁了解并顺应自然规律,六十岁对耳闻的东西能明辨是非,融会贯通,七十岁便随心所欲,又不超越礼的准则。

一般人,包括我小时候,爷爷对我讲《论语》时,也是说,这是孔子对世人的教诲。其实,大谬不然,这哪里是夫子的谆谆教诲,而是他老人家对人生经历的回顾。

我设想,孔子晚年的某一天与学生谈心,这样的场景在孔子的教学活动中是经常出现的,这就是我们今天倡导的“互动式”教学。有一个或几个学生便问起老师的经历,于是,孔子便简述了自己人生中从少年而至老年几个重要阶段的学习、思维、道德等方面的情况。学生们于是把老师的话记录下来,流传至今。这段话激励了很多人,也使很多人郁闷痛苦。

我们且不说,孔子是圣人,当然,孔子始终不承认自己是圣人,他曾说,我哪里是什么圣人,只是由于出身贫苦,才多学了一些小技能而矣(《论语?雍也》:“吾少也贱,故能多鄙事。”)。就连当时有人说他“生而知之”,他也予以否定,“吾非生而知之,好古,敏以求之”(我不是生来就懂得知识,只不过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地去探求它罢了)、“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者也”(即使在一个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地方,也一定会有像我这样讲究忠信的人,只是不会像我这样好学罢了),他始终不认为自己是“生而知之”,只说自己是“好古”、“敏而求之”、“好学”。不过,孔子的智商之高不是一般人能比拟的,其求学之主动与努力也是一般人不可比拟的,从“十五而志于学”到“韦编三绝”,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否则,怎么可能“诗、书、礼、射、御、数”门门精通呢。

何况,影响一个人成长发展的因素太多了,撇开智商和个人努力不说,还有社会制度、家庭背景、社会环境、受教育程度等等。孔子出生在破落贵族家庭,毕竟笼罩着贵族的光环,有机会“入太庙,每问事”,生活在文化氛围很浓的鲁国,据说其外祖父家的家学深厚。这些都是同时代的大多数人难以望其项背的。

再说,像孔子这样的大思想家、大学问家、大教育家,不用说中国,就是全世界也是凤毛麟角,寥若晨星。

孔子终究是孔子,我们终究是我们。孔子不是圣人,也是位伟人,我们到底还是平凡人,普通人。孔子自然有孔子的人生轨迹,我们也自然有我们的人生轨迹,两条轨迹是不可能重叠的,甚至交叉的部分也不会很多。我们这些普通人,为什么一定要比照他们的生命历程,以及他们的丰功伟绩,而自艾自怨呢?那样,不是一种自虐吗?

可是,生活中就有一些人,常常善于作不切实际的假设,而苦心劳神,搞得自己心神不宁,痛苦不堪。常听一些人说,如果我是歌星就好了,出场费动辄几万几十万;如果我是运动员就好了,拿一块奥运金牌,奖金够花一辈子;如果我是科学家就好了,发明一项重大成果而流芳百世。但你终究是你,而不是什么歌星、运动员、科学家,如此之多的“如果”也仅仅是“如果”,与现实的距离简直就是霄壤之间。

茫茫人海中,普通人占绝对的大多数。但普通人有普通人的生活,普通人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小智慧,小收获。人类不能没有伟人,也不能没有普通人。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要紧的是,活好每一天,做好每件事,不是说“做好平凡的事就是不平凡的,做好每一件小事就不是小事”吗?

我们大可不必对着孔老夫子感叹“三十无所立,四十仍有惑”。在这个信息时代,谁能做到“不惑”呢,即使孔子活到今天,可能也不敢夸口“四十不惑”。我们这些平凡人倒是要像孔子那样坚定意志,矢志追求,不懈学习,踏实做事。倘如此,即或立之不足,惑之有余,生活也一定是充实而富有意义的。

我本凡人,拥有平凡人的愿望和生活,不浮不躁,不离不弃,才是我们的本分。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