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祈福鱼

2010-03-23 00:00:00    作者:秦一义    来源:今日高邮

每年打年货的时候,妻子总不忘买一条鲤鱼(家乡俗称花鱼)回来,这鲤鱼就承载了特殊的使命——压锅。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压锅鱼即从旧年除夕“压”下锅,要压到新年的初五左右,谓之年年有鱼(余)。

妻子的这一套做法是从母亲那儿继承过来的,母亲又是应了家乡的年俗,因为自古以来,我们这一带的人家都要这样做。

“年年有余”是人们的一种愿望,一种祈福。“年年有余”的表达方式当然也可以是多元化,可以画年画,可以剪纸、写对子等,而用鱼压锅象征年年有余又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表达方式。这样的年俗我不反对而且支持。

母亲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贫困的生活逼迫她有种强烈的愿望,过再穷的年,也要买条鱼回来,不是让家人过年吃的,而是用来压锅,哪怕这条鱼不是鲤鱼,是条小草鱼什么的,大年三十晚上杀后洗净,在锅内翻炒几铲子,不生不熟地装进家里最好看的碗里,虔诚地放进锅内,盖上锅盖。母亲将这些动作做完的时候,那条鱼就浸满了祝福。

事与愿违的事是常有的。“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我家和左邻右舍一样,处于饥馑年月,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一到冬天日子更难捱,腹中无食,还要遭刀子样的寒风欺侮。越是过着这样困厄潦倒的日子,母亲的愿望却年年生着根,发着芽,想着法子买条鱼回来压锅。

现在的日子好过了。家里种上几亩田,年年收成好,粮食吃不完就卖,我有份稳定的工作,按月领工资,妻子边种田边在学校食堂打工,老父亲年事已高,享受着子女们的“俸禄”。一切都不用愁了,真是年年有余了,老母亲却早不在人世了。

好在有后继者继续年年用这样的方式表达美好的愿望,祝福未来生活更美好。

固然,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愿望,老母亲在世,只希望家人能填饱肚子,穿暖身子;妻子的祈愿却是“年逢大有”,过上真正意义上的小康生活。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