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23 00:00:00 作者:葛国顺 来源:今日高邮
我平生不喜欢养宠物。在我的记忆中,这么多年只养过一只黑白相间的小花猫和一只小黑狗。养猫还是30多年前的事,那时我家刚从老庄基迁居到农田方整化后的新庄台上,由于挨近农田,四处旷野,家中用芦柴编成的窝结盛着稻谷,特别引老鼠的频繁“光临”,甚至咬坏衣被等物,无奈捉养了一只小花猫,老鼠遇上了克星,好歹安稳了一阵子。可是,好景不长,小花猫串门寻食时,吞食了邻居置放的鼠药而一命呜呼,从此我就没有再养过猫。
养狗是20年前的事。当时我在临泽镇街口砌了一幢楼房,孩子在外上学,只有我们夫妻俩单手人在家,经常是早上出去门一关到晚上才回家,中午我一般在单位用餐,妻子在工厂食堂凑合一顿,省得两头赶。偌大一个院子,安全问题总放心不下,便与熟人讨了一只小狗,一身黑毛,甚是好看,就随口起了个名叫“小黑”。“小黑”起初只有4斤多重,全家大人小孩都喜欢,闲暇时经常抱起来惯惯。“小黑”嗅觉很灵敏,每当我们主人回家刚掏出开门钥匙,它就会一个箭步窜出来,围着主人腿脚前后摇头摆尾。当遇到生人首次串门,便会蹲在地上叫个不停,提醒主人有人来访。养了一年多,“小黑”看家守院相当“尽心尽责”,一切安然无恙,我们在外工作也安心。
时间过了一年多,“小黑”越养越好玩。由于主人没有亏待它,长得膘肥体壮,体重一下子长到10多斤。那是仲夏的一个傍晚,我们夫妻俩刚踏进家门,前面的邻居带着上初中的小孩凶神煞气地上门问罪来了,说是我们家的“小黑”咬伤了他家孩子,只见那男孩一手不住地扯他爸爸的衣角,申辩不是我家狗咬的,是在放学路上被人家狗咬伤的,他爸全然不听,仍一口咬定是我家“小黑”伤害的。无根无据,真是“秀才遇上兵,有理叙不清”,我们只得认了,旋即带着邻居小孩到临泽地区医院去打“破抗”和清洗包扎,花了两百多元钱,还让孩子跟踪打一阵子防疫针,以免复发。花了钱,还得看人家脸色,我们回到家很是不快,左思右想,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原来3年前镇里划地皮批宅基地时,与这家邻居的滴水界址有些矛盾,他家不服村组干部调解,心有怨气,一直找不到发泄的地方,这次才找到岔子宰我家一顿。被狗咬伤的小孩与我家女儿是同学,上学路上经常说,“对不起你家,我的腿不是你家‘小黑’咬伤的。”为此事,他父母还教训过自己的孩子,孩子不从,还哭过几次。
有了这次“事故”,我们便开了家庭会商议,决定将“小黑”送回老家小葛村的养鱼户。孩子们听了便哭了,并愤愤不平,要与邻居家讨个公道,弄清“事实真相”。人云,狗知人心。蹲在一旁的“小黑”双眼也湿润了。第二天我起了个早,用蛇皮编织袋装着“小黑”骑自行车驮到老家鱼塘上送人,来回10多华里赶回上班,晚上下班刚到门口,“小黑”竟出现在我面前。没法子,我担心以后再惹出麻烦,第二天仍违心地将“小黑”送回老家熟人鱼塘,晚上照旧看到“小黑”回来了,我抱起它,向他“赔不是”,自语“不是主人心狠,而是怕你受委屈”,一席话,顿时“小黑”眼睛露出亮莹莹的泪花。生灵相知相识,我便好好地款待它。谁知第二天早上我到灶房烧早饭时,“小黑”却直挺挺地躺在草上。我深藏着满腔怒火,抱起它挖坑掩埋了。时至今日,总是抹不去这段记忆。
时下养宠物成时兴,无论漫步在繁华街头还是休闲广场,经常看到一些市民牵着宠犬,喊着新奇古怪的外国名字,好有兴致。然而,规定不让宠物进的公共场所照样 ,宠物大小便随处可见。也听到有人在一旁感叹,“现在真怪了,这些人可能对长辈也没有这般殷勤。”笔者听闻,也有同感。笔者认为,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文明,社会文明更需要一代有知识、有素养的市民,文明连着你我他,建设文明靠大家。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