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搬家

2010-02-08 00:00:00    作者:葛国顺    来源:今日高邮

人的一生要经历许多事。在我来说,搬家令我最为头疼。

从我成年举家搬迁过大小有六七次。第一次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结束了长年干工分年终分红的岁月,我家从川青小葛庄的老庄基搬迁到农田方整化后的新庄台上,由碎砖作墙基的三间一厢土脚墙茅草房变为红砖青瓦的四间带锁壳子的新屋,高大宽敞,虽然还不算富裕,砌屋还拖欠几百元债务,但第一次感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实惠。由于工作原因,1982年我调到临泽区委工作,当时交通不便,孩子大了要上学,为照顾家庭,来回诸多不便,便将大屋卖了,与邻居买了两间小屋安排好二老,我们夫妻俩带着两个小孩搬到区公所临时分给我的三间公房居住,一住就是五六年。我感到长期住公房也不是回事,妻子既要在临泽镇上的工厂上班,又要赶回川青种田,便将户口迁到靠近临泽街口的蚕桑场,在那里申请宅基地自建了一幢三下三上的楼房。没住几年,1993年8月,市里作出决定,撤销行政派出机构——区公所,一纸调令,我便回到原川青镇纪委工作。两个孩子中专毕业了,都陆续在县城就业,女孩子长期租房既花钱又不便,便萌发卖掉辛辛苦苦的“杰作”,在城里买了一套商品房,来了个农村向城市转移。住了十年,我们耐不住商品房楼上楼下的嘈杂声,三年前搬进了小户型的单门独院,计划在此安度晚年了。

几次搬迁,家具衣物还好办,唯有最头疼的是搬运书报。从上学记事到现在也四五十年了,买书集报是我的一大嗜好,常年累月,书报越积越多,仅大小书籍也有几百册。搬家时经常为此事与妻子产生分歧。依她,书报既难保管又沉,干脆将已看过的卖掉;我则不然,惜书报如命,甚至连一些旧刊物也不愿随意清理。有次搬家,妻“擅自作主”将一具闲置书橱(因新房有专用壁橱可供藏书)无偿送人还闹了点不愉快。每次搬家,我的主要任务是将书籍分门别类地整理装箱,并贴上标签,以便搬到新处有序安放,大小都有几十件,帮忙搬家的人也好言相劝,让我把不相干的书刊处理掉算了,省得鼠啃虫蛀难保管。我总要借机启发他们一番: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是个很特别的过程,知识给人以幸福,给人以安全。妻子在一旁听着听着也禁不住笑了,劝我别再“上课”了,自语道:“不识字要有多苦有多苦,在工厂上班领材料还要签字,我好歹自学才能写个名字。”妻总是放下收拾家具衣物,先帮我整理书籍,打包装车。有时搬家遇上阴雨天,妻子忙着先用油布将书报盖好,她说:“衣物淋湿了可以晒,书报淋潮了就要有损失。”多好的一席话,我从心里感激老婆。好在现在科学发达了,音像制品的问世,可以取代一些费劲占地的难题了。以往我都将写作的原稿和各类报刊采用的剪报装订成册,现在拷进U盘、制成光碟就可以妥为保存了。人类在进步,知识可以让人聪慧,可以改变世界,可以改变一切。其实,人生就是一本书,包装着高贵与朴素,内容丰富多彩,可能也是我乐于淘书的缘故吧。全面小康,知识至上。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