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08 00:00:00 作者:姚维儒 来源:今日高邮
在孩提的记忆中,每逢数九寒冬、冰天雪地的时候,咸菜慈姑汤即成了家中必不可少的主菜肴了。美食家汪曾祺说:“咸菜可以算是一种中国文化……各地的咸菜各有特点,互不雷同。”咸菜,是早年冬天缺少蔬菜的一种替代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棚蔬菜源源不断地供应市场,咸菜逐渐淡出了人们的饭桌。
制作咸菜,在我们这里叫腌大菜。为何叫“大菜”,是由于腌制的青菜品种不同于“小青子”、“三矮子”等,瘦高且大,足有二三尺高,斤把重一棵,菜叶少而茎白肥嫩。腌咸菜又叫“腌马子菜”,城郊的菜农,按街道区域,包干城区居民的马桶粪便,分单双日,每到清晨,“倒马子啦!”听到清脆悠扬的吆喝声,每家每户的妇女就纷纷端出马桶,倒尽内容物,“刷刷,刷刷刷”,马刷与马桶刷的磨擦声,此起彼伏,响个不停。马桶冲洗干净,每家的马盖架在马桶上一条边的朝阳晾着。菜农们为了感谢城市居民的粪便提供,不但不收服务费,还于深秋时节,免费馈赠每个成年妇女100斤、未成年女孩50斤大菜。为何叫“马子菜”,看官读了这段文字便知了。咸头重的、男人多的人家,还要成担的再买些大菜回来腌。
大菜一弄回来先撂地上挨排地晒上一两天,去黄叶洗净下缸,一层菜撒一层盐,码实,过两天再翻倒一次,三四天后腌渍溢过菜顶,即可食。为了便于保存,要一棵棵的打成“把子”下坛,揣实后封口,可吃到来春,若再吃不完可晒成“霉干莱”,霉干菜烧肉可是一道地道的淮扬菜。
咸菜里加点慈姑片,就成了咸菜慈姑汤。一道普通的家常菜,经美食家、文学大师汪曾祺一推崇,现在竟成了“汪氏家宴”的一道名菜。
慈姑做汤、烹炒、烧烩均可,既可做主料,又可作配角,慈姑烧肉最为普遍,据说还是清宫御膳的名菜之一呢。雪白的慈姑豆腐汤也堪称一绝。慈姑的食疗作用不可小视,因含秋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能抑制癌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增殖,所以有抗癌功能,常用来配合防治肿瘤。中医认为慈姑性味甘平,生津润肺,补中益气,对劳伤、咳喘等病有独特疗效。慈姑还有解毒消肿和一定的强心作用,但秋水仙碱虽能治病,也有一定的毒性,故不宜无限地多吃,若用于防病、治病,则应遵医嘱。
慈姑对重金属铅有较强的吸收和积聚作用,若种植的土壤和水含铅,就容易被吸收,尤其是慈姑的表皮铅的残留最多。所以,我们在食用前最好将慈姑的表皮刮光。
生活条件好了,慈姑也充裕市场,但腌咸菜的却越来越少。在过食后,真想来一碗慈姑咸菜汤解解油腻的饱气。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