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泥土孕育的诗意人生

2010-02-01 00:00:00    作者:朱先树    来源:今日高邮

——读严长明散文诗集《泥土记忆》

严长明自1987年开始诗歌创作,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了。虽然他只属于“70后”,但从诗龄来说,已是一个“年轻的老诗人”了。他的诗歌创作,一方面得益于地域乡土的孕育,另外就是兴趣是他最好的老师。这些年来他已在《星星》、《诗歌月刊》《诗选刊》等刊物以及一些知名文学网站发表了不少好作品。已出版散文诗集《秋天的男人》、《正午的瞳孔》等,可以算是一个初步取得成功的诗人了。

严长明上世纪70年代初出生于江苏高邮市一个集镇的普通家庭,父母都不是文化人。上初中时,由于一篇作文在地方小报得到发表,激起了他对文学创作的热情,从此开始做起了作家梦。这种经历,其实在许多人年轻时都是有的,但严长明赶上了好时代,社会的变革、经济的发展,给文学创作创造了更为宽松和自由的文化环境。在物质追寻的过程中,也需要有精神的追求。严长明就是这样一边从商,同时也坚持自己的文学创作之路。他曾经说:“我是这个时代的受益者,它让我有了双重生命的感受,一种是躯体的,一种是精神的。”我们虽然并不太了解他的现实生活经历,但他能在物质享有的同时,更需要精神享有,虽然二者同时享有是有矛盾和困难,但可喜的是他得到了,这是值得我们敬佩的。在这里我只能就他的作品,来感悟他精神生活的一面,看看他是怎样营造了自己的诗意人生的。

按照鲁迅先生的说法,人的需要应当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生存与物质需求,仍然是生命体存在的基本条件,但人最终是要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的。严长明正是在自己的创作中,寻找到了一种精神文化的诗意追寻。比如对自然的亲近中,人虽然是自然的一部分,但人却能从自然的品格中发现人应有的一种精神品格。在《水》中写自然之水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有水的地方就一定有生命,有花开。”“摩天的高楼、场矿、公路蚕食大片的土地,但水,我看见它依然在地下保持最初的清纯。”“水的一生是高尚的一生……”人从水应当得到一种精神启示,于是他写道:“我水一样喧哗,也水一样保持沉默。”的确人与自然应当保持一种相依为命的真挚。尊重自然也就是尊重自己,对水来说是我们“生命的乳汁不容玷污”,对我们生存环境的保护,也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在社会高度发展的进程中就不会做出牺牲自然环境而求发展的许多蠢事来了。

诗描写赞美自然事物都是人的精神品格寄寓。如写《树之一》中,写树“雄立于天地之间,将手伸给世界”。大树“你这自然之子,你深切地爱你的蓝天、土地”。即使在西域的风沙中,也“与素不相识的万物心心相印”。“每天雷电闪烁,万物尽摧,你宽大的肩膀遮挡无数的风雨。”“你以一种韧性演绎生命由峡谷向山峰飞跃。并以博大,铸一道新的绿色山脉,托起万物向着高的阳光迈进。”写树,实际上是写人,写人应有像树一样无私与爱的精神品质。另外像对荷、梅、菊等等自然事物的描写中,更有一种民族精神文化的发扬。如写《菊的性格》:“一些黄巢剑上就已银光闪闪的典故,加深了花的内容,增添了季节的信念。”“没有一瓣金黄的记忆,肯重返失约的花期,宁愿在孤独的生命里守望一片高洁的寒天。”的确菊就是这样:“一种冰清玉洁的思想,往往更能经受风霜。”写《枯荷之恋》,比喻一个女人在冰冷的寒冬躺倒。“即使朽去肉血,曲线也流逸着温柔。”“一半埋入地下腐为泥;一半升到天上淡为烟。”总是启示着某种延续,美好会永远存在。中国古代文人总是对梅兰竹菊等特别钟爱,在不少诗画作品中都有所表现,都是缘于它们有着一种精神品格的寄托。严长明的诗既是一种文化传承,也是一种人的精神品质的发扬光大,他的诗表现的花草,其价值和意义也显现于此。

在严长明的诗中,还有一部分是写故土情深的。写运河水乡,古城遗迹,忆念悠远的历史,苦难与辉煌并存,面对现实产生一种温暖和鼓励,植根于脚下的泥土,向着美好的未来。正如在《高邮城砖》中最后写的:“擦拭历史,我们从中吸取生命的脊髓。珍惜现在,我们已经握住未来伸出的手臂。”在《古城秦邮》中写“经历风霜浸润的邮驿之路”,“饱蘸阳光的石子,若一枚枚深情的邮戳”。现在的古城人在仰视摩天大楼,感悟古城墙深厚底蕴,内心会产生一种激动和豪情,而那些未到过邮城的人,想象文化雨水浸润的小城,也会感受到无限美好。这种对家乡的赞颂,是诗人满怀故土乡情的由衷表现。乡情与亲情是相连接的。在《修钟表的父亲》中写自己的父亲几十年修钟表,为维持一家人生活,劳累艰辛大半辈子。“专心致志、敦厚朴实的父亲又在微倾身躯修理钟表,修理停滞的时间。”“汗水在额头结出盐霜,终于寻出岁月下隐藏的暗病。”但作为儿子的感动更在于一种担心。对父亲,“生命的钟摆是否有停滞的时间?”而在写母亲,写给女儿以及朋友的诗中,都充满了深切的关爱之情,都是写得真实而动人的,让人沉思良久,回味再三。

对现实人生的感悟,在严长明的诗中,有不少作品都是充满哲思的。如《无题》中写:“我喜欢把我的名字写在沙上,因为我喜欢看着潮水将它轻轻冲走。”就这样“一次次,几百次,几千次,几万次,任潮水冲刷,我总可以再写下自己的的名字”。“因为我明白我的名字有许多毛病,而它注定是我的名字。”而“潮水每天都是新的,我喜欢不断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沙上”。这给我们许多思想的启示,人生就应该这样不断地追寻。在《路》中也有这样的描写:“生命是选择……驻足,是风和日丽的恬然,前行,是苦涩缠绵后的清香,你选择了后者,因为远方的光亮是你梦幻的幸福海洋。”其他像《爬山虎》、《驿站》、《秋天的男人》、《忘忧草》等等,都是这类写得不错的作品。

总的说来,严长明的诗歌创作在题材内容的选择上,主要是对自然的感悟,对故土乡情的描写,以及人生与生命意义的表达,这是极好的。应当说这也是一般从事文学创作者所选择的为文之道,避开了世俗社会的嘈杂,“清茶一杯,孤灯一盏,心驰万仞,神游八极,是情之所至,率性而为。……”孤独却自由,凭借自己的才华与灵气,铸造精神的文字,严长明正是这样,写出了不少好的作品,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我始终认为,诗人和诗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严长明生活在现代社会,现在又正在从商,现实的人生经历,无论酸甜苦辣,从内心走向世界,应当还有许多诗的发现,忠诚于自我,虽然累,但会是快乐的。让自己的诗不但能出世也能入世,这样在创作上题材内容就可以更扩大一些,也许还会写出一些与众不同的好作品来。如《上网》、《短信》、《手机》、《彩铃》等,已向我们透露了这种信息,让人欣喜。

我们相信,严长明的执著和坚韧的追求精神,和已经具有的诗艺表达的不俗才华,会使他在创作的路上,不断探索,越写越好,会有更多的好作品问世的。我们期待着。

作者系当代著名诗歌评论家,中国作协《诗刊》编辑室主任、编委、编审,中国诗歌学会理事。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