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27 00:00:00 作者:锦瑟 来源:今日高邮
——评林苑中小说集《沙发上的月亮》
像是无声黑白电影中的闪烁剪影,每个人看上去都有些残缺不全。他们急匆匆地行走,仿佛想寻找残缺了的东西。可是到底缺少的是什么,却没有人能够说出来。
在林苑中笔下,便有着这样一群剪影。焦灼地寻找,却又恍惚迷失在寻找的路上。他们的世界仿佛一分为二,一端是平淡无奇的现实,另一端却有如梦境般,有着天堂的灿烂与地狱的焦渴。现实与梦境的剪影交织重叠,令这些人物便有了对立却统一的饱满。他们活在此处有如活在彼处,眼睛看着沙发上的月亮,灵魂却在寻找它水中的倒影。
这便是作者塑造人物的独到之处。杀人犯、偷情者、老师、学生、人力车夫、妻子、情人、失意青年、公务员、推销员、老人、少女,作家,职工……这些缤纷的人物都有着悬殊的身份,却有着相似的灵魂。在作者笔下他们并没有与生俱来的不同之处,甚至可以说他们都是一些平凡的人,和我们并无什么不同。作者用描绘平凡人的笔法去描绘他们,描绘他们其实本质平凡的生活。他描写平凡却并不忌讳于不平凡,事实上,在他的笔下,暴力和不道德恋情无处不在。
暴力与不道德之爱,这样的情节,对眼下流行的小说家来说其实并不陌生。许多人都是以此为噱头,随之铺张开一个天马行空的世界,一段让读者既陌生又好奇的故事。但是林苑中避开暴力和道德的向度,寻求一种冷静旁观的小说叙事。换一种说法,他只是轻描淡写,仿佛讲述身边人的故事般讲述着这一切。让人读来虽觉触目惊心,却又总有一种顺理成章之感。要做到这一点,不仅仅需要笔力,更需要生活上的阅历与沉淀。作者做到了这一点,用一点点爱,一点点欲望,一点点普通人常有的患得患失与焦灼,便在不知不觉中将荒唐描绘成了清亮可人的篇章。
譬如在《婚姻间奏曲》中,作者描写了一个丈夫另结新欢的女子,眼睁睁地看着丈夫携着新欢登堂入室,侵占了她的客厅、厨房,乃至她最后坚守的大床。她不是没有反抗过,但最终还是只能选择与丈夫的情人和平共处,甚至服侍那女子的生活。这样的事情,倘若当成一个现实的故事来听,可以让人目瞪口呆。可在作者笔下,主人公心理经历的愤怒——反抗——无奈——忍受中的每一步,都充满必然性,经得起任何推敲。读者的思路顺着作者的笔触渐渐代入主人公心理,然后这个故事便不再是荒诞不经的故事,反而更像是充满真实味道的一种梦魇。
在另一篇小说《沙发上的月亮》中,作者让一个丈夫很少归家的女子,与一个人力车夫发生了一段似是而非的感情。之所以用“似是而非”来形容,是因为很难单纯地用欲望、爱情或者是因为空虚的寂寞感来形容这段萍水相逢的关系。明明是一段几乎不可能发生的关系,但却因为作者对内心刻画的细致具体以及精确而拥有了厚实的土壤,然后茁壮地发芽成长。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沙发上的月亮》这篇小说又何尝不像一个舞台。舞台上粉墨登场的不是人物,而是这一段几乎不可能发生的关系。夜晚、路人、丈夫的背影,乃至沙发上的月亮,一切的一切都只是这舞台的背景。因为这些倾注了心血搭建的背景的存在,这段关系才能注定出现在这舞台上,毫无疑义,必然如此。
还有其他的故事,如《夏天,夏天》、《缤纷来客》等,都是以这样一种平淡的口吻,道出了一个又一个看似荒谬的故事。这是作者的成功,但他的成功并非由于变荒谬为平淡,而是将平淡还原为其荒谬的面目。其实生活中何尝不是处处充满荒谬,而他笔下这些看似荒谬的故事,又何尝不是在我们身边时时刻刻在上演。只是人们习惯了被温吞平淡的现状包围,看不到亦不愿看到人性中无处不在的弱点。固执地活在此处,却任由灵魂游离在彼岸。
揭露人性的弱点不仅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而小说家林苑中的笔,恰恰充满了这种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的智慧。他并非一个毁灭者,大笔一挥,将现实的面具鲜血淋漓地扯下;他更似一个缔造者,小心翼翼,细致入微,在此岸与彼岸之间搭建起了奇妙的桥梁。他是身临其境的旁观者,同时又是冷静客观的当事者,他摈弃了所有偏激、逃避和无病呻吟,用他的勇气和智慧,再加上一点温情,将世界还原,将生活剖析,将故事升华。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