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老兵忆旧

2009-12-29 00:00:00    作者:李湘清    来源:今日高邮

1965年,我上了一年高中就去当兵了。

那时入伍当兵,18岁至23岁适龄青年用不着动员都踊跃报名,哪怕有妻子儿女的青年也不放过参军的机会。那时农村很苦,到部队可以吃饱肚子,还有可能当上干部。

我们高邮一批新兵来到滁县东营房,休整一天后就开始新兵集训了。

操场上,到处都是连、排、班长的口令声:“立正,稍息,齐步走……”原先我们这些散漫的小青年对刚开始的队列训练还感到新鲜,十多天后也感到单调和吃力。特别是班教练,班长叫个“立正”,在队前检查每个战士:眼睛平视直射前方,挺胸收腹,脚尖分叉角45度,双臂垂直手贴裤缝……副班长在队后逐一捏一下每人的大腿,腿是否绷直,腿肌是否有力……一遍又一遍,一天又一天,队列训练整整三个月。“严格”这个词我在小学就读过了,可真正尝到这个滋味的是在我当兵后。如果说政治课教育目的是塑造军人的灵魂,那么严格的军事训练造就了军人的形象,也磨炼了当兵人的意志。千锤百炼,当兵的人就成了铁打的人。操场上那一排排整齐挺拔的队伍不就是祖国一堵堵巍峨的长城吗?

三个月新兵集训结束了,我的体重由89斤升到95斤。新兵分配时,我被分到高炮部队。当时,高炮部队是特种兵,我因有点文化,又当上了高炮部队的侦察员,那是特种兵的特种兵。

紧张的岗位训练开始了。

高炮侦察员训练是整天手握高倍望远镜和各种飞机模型打交道。从米格15到依尔18,从F85到B52……敌我友的战斗机、轰炸机、侦察机、军运机,不但要记住它们的航速、机长机展、武器装备等,更难的是根据它们在空中飞行时各种姿态来判断它们是何种飞机。因为侦察员是指挥员的眼睛,训练时我们是一点不敢懈怠的。双臂举肿了,眼睛练红了,上百架不同飞机模型在百米外的空中晃来穿去,其模型长度只有10多公分大小,凭借望远镜要在短暂的时间内报出机型、方位角、高低角。“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我们不厌其烦地苦练本领,随时准备上战场。

和平年代的兵最怕的是连队冬季夜间紧急集合训练。

寒冬腊月,夜里三四点,正是在家热呼呼睡在被窝里做着美梦的时候,突然连队宿舍响起短促有力的哨音。紧急集合,没有灯光,只听到战士们打背包声、穿衣声、背武器声和战士们的喘息声。背上背包,背上枪支,全连集合完毕,只用了不到两分钟。部队出发了,走出了营房,又来到田间的小路上,在山边的小道上又来了一段跑步走的急行军。黎明前的夜显得特别黑,高一脚低一脚,时不时地有人跌倒又追上来。

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1967年我们部队奉令执行援越抗美的光荣任务。

春节半月前的一天黄昏,夜幕尚未完全降临之际,我们穿上越南人民军军服,乘坐一辆辆拖着战炮的卡车通过西南边城河口的友谊大桥。这边高音喇叭播放着歌曲《大海航行靠舵手》,红河对岸越方边防站人民军列队鼓掌欢迎我们。我们每个人的心情都十分凝重,因为我们离开了母亲。

进入阵地后,战斗警报天天响,小打小战时而有,数得上壮观的战争那是1968年1月19日的夜战。

夜,黑沉沉的,一声撕破夜幕的警报声响彻各个阵地。官兵们快速地进入各自的战位。警报声后,阵地静悄悄的,只听到地面虫儿“啾啾”地叫。夜空的星星向我们祝福,月亮中的吴刚在为我们祷告,我们严阵以待。忽然,四面八方的无数探照灯灯柱一齐直射天空,聚焦美帝敌机群中一架。在探照灯照射下,敌机只是一个小白点。85炮打响了,57炮打响了……天上轰鸣,地上晃动。敌机扔弹的爆炸声,地面火炮射击的轰鸣声,真是震耳欲聋。光柱映得大地如同白昼,千百门战炮发射的炮弹在空中组成千百条火龙,直奔小白点,天空变成了火的海洋。如此密集的炮火,美帝的飞机哪能逃脱灭亡的厄运!

回忆那战斗的场景,我至今仍然十分兴奋。礼炮虽然尊贵,但哪有战炮的壮烈。焰火虽然璀灿,但比不上战炮的辉煌。只有我们这些当兵的人,只有我们参加过战争的当兵人,才能感受到那扣人心弦波澜壮阔的战斗场面是多么的令人感叹!

军人的青春是火,军人的生命是诗!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