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24 00:00:00 作者:褚元仿 来源:今日高邮
——参加谢晋骨灰安葬有感
寒露初降,秋风乍起,又是一年十月十八日,老同学谢晋去世一周年,家人为他举行骨灰安葬仪式,上影集团同日在之后为他铜像做揭幕仪式。他夫人徐大雯大姐通知我们国立剧专在上海与他较为接近的同学陈琦、任复与我作为挚友,随其家属去参加他的骨灰安葬。
骨灰安葬在青浦福寿园人文纪念公园之艺博苑。这里是名人聚集的墓园,他的老师黄佐临、张骏祥及好友赵丹、孙道临等都安葬于此。我们清晨在他家门口集合乘车同去,一行人中,我们三人最大,任复八十九岁,陈琦与我同年也八十一岁,都是老人了,能亲去为他落葬,是我们六十多年的同学友情。
骨灰安葬仪式非常具有人情味。八点半正式举行,随后十点半还将举行铜像揭幕,由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仲伟主持,参加者较多。在骨灰安葬现场,参加者都是至亲和好友。整个过程显示了人性的复苏、中国传统道德的展示。没有任何讲话、发言,音乐声起,夫人徐大雯领着子女将由绍兴送来、谢晋平生喜欢的黄酒女儿红的原坛打开,亲人分别将黄酒洒在墓地上,音乐声中,人们仔细听着亲切的声音:“这是你爱好的家乡黄酒,你好好品尝吧!”随行的亲友也有不少人带着黄酒都打开酒瓶将谢晋喜爱的家乡酒洒于墓地。接着他夫人领着子女来到墓穴,由他家中惟一健康的男丁——女婿将骨灰盒小心地放入,家人都俯伏在旁,包括他的爱子阿四——一个精神上有缺陷的儿子。在不停的音乐声中又响起了柔和的话语:“你的亲友为你安排了一个新家,再也不会束缚你自由的灵魂……”这声音打动所有在场参加安葬的人的心灵。
谢晋作为中国电影导演的大师,他拍了几十部影片,获得国内外多次奖杯,但他从不满足自己获得的成就。他的代表作“反思三部曲”影片《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芙蓉镇》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每片都达到一亿观众以上,现在的大片哪有如此多的观众,当时观众来信要用两麻袋装,这是观众最好的口碑,我的名言:“金杯银杯不如观众的口碑”就是表达他自由精神的火花。然而这些影片在当时拍摄甚至上映以后,无一不受到当时极左势力的打压,《天云山传奇》上映以后,有报章要组织批判,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在病情垂危之时,仍然发表文章予以支持;《牧马人》已进入拍摄现场,还有扬言要停止拍摄,老市长汪道涵同志表态,“继续拍摄”;《芙蓉镇》在上海美琪影院举行首映式,原定演员刘晓庆、姜文参加,但临时接到通知不让参加首映式,甚至说今后是否公映也未可而知,但终于在夏衍、陈荒煤及文化影视部门领导力争下,不但公映而且进入国际影坛,受到海内外观众热情的赞颂。这些波折都是对他自由精神的打击,但他没有被束缚住,仍然像夸父追日一样追求自由精神的光辉,要继续拍摄他所提倡的“关注人民心声”的影片。然而在新世纪以后,他想拍摄的题材,都因为缺少投资方而不能如愿。资本是要回报的。陈琦在墓前与我耳语:“他死得有幸而又不幸,有幸是他所获得的光环是大家都知道的,不幸是他未完成他生前继续拍片的梦想。”
墓地前立着一尊有两米左右的谢晋铜像,这是中国美术大师、他的好朋友的力作,塑造者为韩美林。这不是他开怀时的哈哈大笑,而是一副冷峻的面孔,在严肃地思考着,是在警示着人们:“只有当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时候,才能正视和反思她曾经跪着的历史。”
这是他生前用粗体黑笔写下的铭言!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