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04 00:00:00 作者:汪嘉善 来源:今日高邮
——读《中国邮文化》有感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
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
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这阕宋代词人秦观的《如梦令》,出现在《中国邮文化》里,别有一番新意和情怀。
“邮”本是具象的东西,加上“文化”两个字,好像多出了历史的厚重,思考的深入,情感和诗意的熔铸。然而,要对这样一种源远流长而又气象万千的邮文化进行研究和探讨,无疑不是一件易事,而倪文才先生以“勇者先”的精神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令人欣慰。
读《中国邮文化》,仿佛看到了一条风云际会的古邮路,在历史的时空里蜿蜒。倪先生向我们描述的——殷商的“骨简”、“简书”,周代的烽火,秦朝的接力传递,一直到清朝由驿、站、塘、台、所、铺构成的系统的邮驿,无不让我们看到,“邮驿是历代朝廷施行有效统治的工具之一,是高度集权政治的产物。在平时,邮驿是传达政令,沟通中央与地方及地方间联系的重要纽带;在战时,它是飞报军情,指挥作战的快速通道,处理非常事故的特殊手段。”这是对“邮”之历史文脉的梳理。
读《中国邮文化》,邮驿故事如繁星闪烁,邮驿诗词如朗月清风,让载重的邮路多了一些人文的花束。白居易、李商隐、欧阳修、苏轼、文天祥,驿馆泼墨,填词抒怀,无论是仕途风雨、人生慨叹,还是悱恻情思,都留下了一代代文人骚客叹世、济世、失意、相思的心路历程,驿站乃人生之旅休憩之地,因而人人都是过客。这是对“邮”之哲学精神的昭示。
读《中国邮文化》,感到“邮”在这里是灵动而高远的。倪先生笔下的“书信典故”、“书信价值”、“书信欣赏”,用典丰富,说理通透,资料翔实,其表其陈其叙,思想深刻,情感浓郁,趣味横生。再从“邮政”说到“邮票”,说到集邮,娓娓道来。“邮”之世界,在这里已经将天地万象纳入其中了,其美学价值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体现。
而“邮文化节”也是该书精彩的一笔。高邮先后成功举办了四届“邮文化节”,每一届都有突出的主题,如《邮之魂》文艺演出,邮品邮市活动,创建集邮之乡,修复开放古驿站——盂城驿,等等。这是对邮文化内涵的张扬和铺陈。
《中国邮文化》把读者带进了一个经纬交织的时空里,体会和感悟着邮文化的精美和博大。
总之,倪先生是位爱邮、解邮、研邮的有心人,他对邮的牵情和解读,有着一个官员的责任意识,一个学者的严谨态度,一个爱好者的热忱倾心。相信倪先生的作品会对弘扬邮文化发挥积极的作用;相信以“邮”为名的高邮,会以开放、务实、求新的精神,打造邮文化和城市文明新坐标;相信千古邮路,在更多人的关注和探索中,会更加璀璨夺目。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