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18 00:00:00 作者:陈庚林 来源:今日高邮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由一名插队知青被抽调至公社机关帮助搞文字工作。从那时至1976年的6年时间里,我和一批解放前或解放初参加工作的公社干部相处,虽然已过了近40个年头,回想起来,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人造肥料缸一半是空的
公社干部乙,时为片长。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以农业为主,农业又以粮食生产为主,对广大农村来说,需要大量的肥料,碳胺、尿素凭计划分配,没有一定硬关系是搞不到的,就是到高邮、兴化等化肥厂联系到碳胺亦是不简单的。在大量缺肥的情况下,县委经过在车逻公社等地试点,大搞人造肥料,项目有腐植酸、人造尿素等。当时,负责北片指挥部的一位县革委会副主任,与我们党委书记约定在我们公社搞个现场,推广人造肥料。公社书记领回任务后,选中了一个片,这位片长很辛苦,花了三天时间将现场搞好,估计两三夜未合眼。一天上午这位副主任来到现场,我随书记陪他检查。先看了一排粪缸,个个均有人造尿素,后到中间,连查了五个均为空的。这位副主任脸已沉下来了,“不看了,会也不开了。”并嘱随行的秘书,立即与六个公社联系,现场会暂停召开,准备好的午饭也没有吃,便走了。在现场,这位书记脸气得铁青,把片长狠狠批评了一顿,扬长而去。
现在回想,真正不能怪这位片长。三天的时间,准备一百多只粪缸,在田硬上摆放整齐、盖上塑料布,工作量已经够大了,再放满以人尿为原材料的人造尿素,谈何容易啊,人来不及尿啊,哪能收到那么多呢?
“批林批孔”读完就吃饭
公社干部丙,时任公社负责人。粉碎“四人帮”前,政治运动不断,“批林批孔”(即批判林彪反党集团、批判“孔老二”)运动算是较大的一次。公社召开春耕生产现场会,要在其前面冠以抓“批林批孔”,这样政治上才保险。公社党委主持工作的一位副书记,关照我准备一下“批林批孔”的部分,我连夜准备。第二天上午,看过现场以后,已近午饭时间,估计与会者跑了十几里路,肚子早饿了。这时,这位书记在台上讲,见下面不安定,只听他说:“我先把小陈准备的‘批林批孔’念完,就吃饭,下午讲生产我随便说说。”于是他一字不漏地由头到尾把“批林批孔”读完,大家吃饭。
会后,我问过这位书记,你为什么每次对“抓革命”的部分一字不漏地读,不发挥呢?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还小,政治斗争不能‘搭间’,更不能乱说,多说要吃亏的。”原来,他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县公安局任股长、副局长,在反右斗争中多说了几句话,被内定为“接右”(接近右派)下放到南片一个偏远公社当一名副社长,一蹲十多年,苦吃够了。因此,从此对政治不越雷池半步,只是照本宣科了。
我很想念那种生活,很想念他们。他们真可爱。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