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胭脂山

2009-08-18 00:00:00    作者:夏家龙    来源:今日高邮

说起高邮城里曾有座山,叫胭脂山,眼下可能已是知之不多了,可我至今还把胭脂山作为留在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难忘记忆。

我家老宅位于城河边(现名玉带河,原人武部西侧,上世纪六十年代高邮县政府招待所亦座落于此),河对岸就是胭脂山,每到春暖花开时节,满山都开着一种叫胭脂草的粉红花,估摸胭脂山即因此而得名。要说是山,拿现在的眼光看,也就是个高土墩子,它北依酱园店作坊南围墙,东临菊花巷头,西与中市口中山路相通,南边面临环城河,山势平缓,落差约十余米高,其面积相当现在体育场大小。在我的印象中胭脂山在那个年代也曾发挥过它的特殊功能。上世纪六十年代缺吃少穿,闹饥荒,附近居民便在山上山下栽种些玉米、小麦、蚕豆等五谷杂粮果腹充饥。当然,我与一帮小伙伴也从中“受益匪浅”,时常“潜伏”在蚕豆丛中美美享受一番蚕豆仁的清甜与芳香。倘若听到家人或伙伴呼唤,则可顺着山势躺在柔软厚实的麦丛里一蹭到底,全然不顾糟蹋庄稼,殃及邻里,实属罪过。记得同样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一场“除四害”运动在全国范围蓬勃掀起,有顺口溜:“老鼠奸、麻雀坏、苍蝇蚊子像右派,吸人血、招病害,偷人幸福搞破坏,千家万户齐动手,擂鼓敲锣除四害。”一时间麻雀便成了众矢之的,由于胭脂山上有农作物,是鸟雀理想的觅食之地,人们正好也利用山顶的制高点,家家户户派人并带上铜盆、铁桶、锣鼓家伙和小红旗等各式“武器”,蜂拥到山上山下不停地敲打、挥舞、呐喊和轰赶,麻雀们哪里见过这般阵势,早吓得胆战心惊,只能乱飞乱撞,不能落下栖息,最终累死纷纷下坠,为此,我还不无遗憾地敲破了家中唯一的铜炉盖(冬天取暖用)。星转斗移,几十年过去了,每当回想起儿时在胭脂山上的这些淘气而有趣的情景时,总是忍俊不禁哑然失笑。

胭脂山后来在府前街二期工程改建时,被铲平并开发建成了富有现代气息的住宅楼。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